《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作品数:6050被引量:1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主办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最新期次:2025年6期更多>>
发文主题:物理潜能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练习同学综合测试题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作者:金仲辉鲁文文韩吉辰杨正波郑保理更多>>
发文机构:郑州市第八中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市外国语中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引证期刊=数理化学习(初中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汽车上坡为何要减速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年第6期18-18,共1页金仲辉 
读者小飞问:“汽车上坡时为什么通常要减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讨论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的情况.若汽车沿直线在Δt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Δ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Δs/Δt,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克服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_(1)...
关键词:气象预报 参照物 平均速度 阻力 摩擦力 汽车 上坡 减速 
分类突破力学“压轴题”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2年第7期16-17,共2页张虎岗 
综览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可知,力学“压轴题”大多结合一定的情景,考查同学们对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张老师按试题情景分类并举例说明,希望对同...
关键词:压轴题 机械效率 知识的掌握 张老师 交通工具 中考物理试卷 分类突破 力学 
"透镜"知识巩固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1年第11期24-24,30,共2页李倬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现象制成的,凹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2.图1所示的透镜中是凸透镜的有___,是凹透镜的有___.3.小芳在森林公园看到一个丢弃的存有半瓶水的塑料瓶,她认为这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水常用来灭火,但此时却易引发火灾的主要原...
关键词:森林火灾 知识巩固 塑料瓶 凸透镜 凹透镜 森林公园 太阳光 
巧用三条线作图不再难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1年第11期9-9,共1页王磊 
对于透镜类光学作图题,巧妙地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方可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游刃有余.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总结如表1所示.巧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类光学作图题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此...
关键词: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凸透镜 光路图 凹透镜 作图题 三条 游刃有余 
聊聊液体压强中的深度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1年第4期5-5,共1页刘阿平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项目重点课题“普通中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验”推广性成果之一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中的h是指液体的深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将"深度""高度""长度"等混淆.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加以区别.正确理解"深度"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就是从液面到该处的垂直距离.如图1所示,hA即为A点的深度."液面"...
关键词: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垂直距离 玻璃管 自由液面 计算公式 
走出光现象易错陷阱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0年第10期13-14,共2页高风梅 
光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有些现象看似相同,其实有质的差别;有些看似不同,其实本质完全相同.这样的现象和知识极易混淆,会成为同学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下面针对"光现象"这章的一些易混易错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辨析,希望对同学...
关键词: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易错点 透明介质 易错知识点 易混淆 知识板块 
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和联系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0年第1期8-9,共2页翁华 
重力和压力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同学们较早接触的两个概念.由于两者有很多共同点,所以很容易引起混淆.搞清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和联系是避免混淆的最好方法.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重力与压力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力,重力源于地球对研究对象(物体)...
关键词:施力物体 受力面 弹性形变 区别和联系 
力专题复习被引量:1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7年第7期15-17,共3页李丹 
学习"力",要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弹力、重力、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了解这些力的三要素,以及影响这些力的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关键词:专题复习 运动状态 物体 图描述 摩擦力 作用点 影响力 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