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作品数:10261被引量:19173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哲学动态》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哲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报刊部分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甘绍平刘新文张一兵郭贵春江怡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哲学研究杂志社编辑委员会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1-1,共1页
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5-14,175,共11页刘同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编号24&ZD032)的阶段性成果。
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需要历史地看待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之间的主次转换关系。基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学界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动力问题存在“内部动力论”与“外部动力论”之争,即究竟是生产力诸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 
欧陆虚无主义及其超越——波兰尼与马克思的互文式对话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15-29,共15页刘雄伟 
波兰尼把欧陆自由主义的宿命研判为虚无主义,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20世纪欧洲种种政治灾难的反衬下,这一观点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但是,他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归入欧陆自由主义的思想谱系,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同样的“诊断”...
关键词:波兰尼 马克思 虚无主义 欧陆自由主义 科学实证 
从文明的概念到文明的再生产——一种反思西方现代化文明的进路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刘也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阿尔都塞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FJ2024C011)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的“文明”概念带有浓厚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其与西方现代化发展逻辑密切相关。它遵循资本增殖的逻辑,为世界文明界划出地缘性及关系性的标准和尺度。这种人为的“诡计”而非历史的进程带来了不可遏制的悖反性后果。实际上,西方现...
关键词:文明 再生产 资本文明形态 自我否定 人类文明新形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句义新解与孔子的性命论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田探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儒家道义观及其在当代国家治理中的转换”(编号2020QNZX63)的最终成果;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专项“中庸自然思想研究”(编号2024CDJSKJC13)的阶段性成果。
儒家的性命之学始于孔子,并集中体现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命题中。但这一命题一直被传统解释所局限,而不知所谓“罕言利”乃是“罕言”作为“仁道”实现之自然结果的“道义性功利”。孔子只是求“道”,尽性以求“仁”而“罕言”其...
关键词:与命 与仁 性命论 
孟子是《公羊传》先师吗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黎汉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春秋穀梁传》礼学思想研究”(编号20BZX046)的阶段性成果。
《孟子》书中讨论过《春秋》,但《孟子》和其他早期儒家文献并未提及《公羊传》。《孟子》中的有些话语与传世版本的《公羊传》存在相似处,但这不能证明《孟子》的观点来自《公羊传》或相关学术传统,因此比较谨慎的学者都不把孟子列在...
关键词:《孟子》 《春秋》 《公羊传》 经学 
宋代理学与经学的互动——以“人者,天地之心”为视角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63-75,共13页李春颖 
北京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情感儒学与孟子性善论”(编号21DTR005)的阶段性成果。
唐宋儒学转型同时是一场经学变古运动,经学阐释的原则、方法和内涵都呈现出理学化的特点。其中,对《礼记》“人者,天地之心”的阐释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宋儒对该句的注释在内涵上增加了“生意”和“万物一体”两方面内容;在方法上贯通不...
关键词:经学与理学 天地之心 生生 万物一体 
“分析的统一”与“综合的统一”——海德格尔论知性概念的起源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76-88,共13页孙铁根 
围绕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海德格尔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知性概念的起源进行了现象学解读。首先,他创造性地结合逻辑反思和先验反思分析了知性范畴的逻辑运用和先验运用。其次,他揭示了先验想象力综合在知性从“分析的统一”到“综合的...
关键词:逻辑反思 先验反思 分析的统一 综合的统一 先验想象力综合 
论一种希望的解释学——从海德格尔的“领会”之将来性谈起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89-103,共15页姜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布尔特曼与哲学解释学的发展:从海德格尔到利科”(编号18FZX003)的阶段性成果。
就理解的时间性而言,仅指出过去作为理解的前提,对于回答“理解何以可能”是不够的。海德格尔关于领会之时间性的分析围绕“过去—现在—将来”的共属性展开,且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将来的优先性。海德格尔的这一倾向显然受到了基督教“终...
关键词:终末论 实践 希望解释学 
思维的重构与自然的流变——柏格森“绵延”哲学的二重向度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104-114,共11页沈宇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现象学前沿问题研究”(编号23&ZD241)的阶段性成果。
“绵延”构成了柏格森时间哲学的核心要素,其所导向的“绵延化的思维方式”深度冲击了“心灵”与“身体”的传统二元话语体系及其“空间化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在柏格森“绵延”哲学的影响下,怀特海对“自然的流变”观念的阐释和梅洛...
关键词:柏格森 绵延 自然哲学 梅洛-庞蒂 怀特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