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社会科学》

作品数:8382被引量:44727H指数:66
导出分析报告
《浙江社会科学》
主办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最新期次:2025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ABSTRACTS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实证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史晋川罗卫东郎友兴张旭昆陈立旭更多>>
发文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提高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4-20,155,共18页谷成 史心旭 王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财税体制改革研究”(24&ZD06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数字经济发展对辽宁省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L23CJY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将税务部门开展的税收“放管服”改革作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代表,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
关键词:“放管服” 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能力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就业效应研究——兼议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与内部收入差距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21-32,155,156,共14页任福耀 王正新 张亚楠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课题(22QNYC17ZD);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4TYDC024)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上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就业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通过生产率效应、利润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提升企业就业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
关键词: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企业就业 人力资本升级 收入差距 
数字科层与纵向非均衡赋能问题及其应对——基于浙江农村监督实践的反思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33-45,156,共14页田媛元 余逊达 
浙江农村的数字化监督实践,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中技术运用与科层体制之间存在的互构关系。在“技术—组织”互构视角下,数字化监督平台通过技术嵌入和组织调适型构了农村监督的数字科层形态,也引发了纵向非均衡赋能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监督 数字科层 村务监督 纵向非均衡 数字赋能 
平台数据垄断的法律规制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46-56,156,共12页马平川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下网络业务犯罪的刑法应对研究”(23XFX025)的阶段性成果;“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B20240340);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资助。
反垄断意义上的“数据垄断”是指经营者基于自身数据优势地位或为获取数据优势地位而实施的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垄断行为,包括基于数据的新型算法合谋、数据优势企业滥用支配地位,以及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是传统垄断行为在数字...
关键词:数据垄断 平台规制 数据治理 数字法治 
中国艺术市场研究的社会学进路:范式、反思与展望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57-70,157,共15页闻翔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4NDWT001Z)的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艺术市场发展与变迁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22BSH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之一。本文对海内外社会学界关于中国艺术市场发展与变迁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国家vs.市场”“西方vs.中国”“艺术vs.商业”“制度(组织)vs.行动者”四种主要范式。在对这四种范式进行...
关键词:中国艺术市场 社会学 研究范式 研究议题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现代艺术的历史动力学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71-80,157,共11页常培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美学社会学转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3&ZD2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就艺术发展的历史动力学问题而言,黑格尔最早在观念论维度进行了讨论,推动了美学的历史化。阿多诺、比格尔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批判性继承了黑格尔的理论遗产,实现了此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化。其问题核心是艺术自律问题。艺术自律是...
关键词:艺术自律 抽象 历史动力学 现代主义 先锋艺术 
流动的疆域: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跨物种民族志书写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81-92,157,158,共14页李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参与式艺术‘协商性’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EA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后人类主义理论日益影响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创作,社会参与式艺术以“跨物种民族志”作为新的书写方式,主张促进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互动与共生,传统意义上静态的“物质”被视作独立的行动者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这一过程重新定义了艺...
关键词:社会参与式艺术 跨物种民族志 物质转向 本体论转向 跨物种协商 
“意识结构”与“感觉秩序”——从胡塞尔纯粹现象学与哈耶克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看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93-104,158,共13页倪梁康 
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ZD02004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位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胡塞尔与哈耶克各自先后所做的感觉分析,完成了对“感觉”概念的四次扩展,即从最基本的非意向的感觉材料开始,首先扩展为心理方面的:非意向的感知、非意向的感受和非意向的感质(感觉特质),它意味着意识...
关键词:感质 感知 感受 意识系统 神经系统 
“异世界化”与技术——从海德格尔的前期哲学看现代技术的本质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105-112,122,158,159,共11页吴增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尼采哲学、现象学与后形而上学语境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21BZX016)的阶段性成果。
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反思和批评,一直被看成他的后期哲学思考的核心。海德格尔的这一反思和批评在其前期哲学中已经有了思想苗头。现代技术的两个根本特征,即人与世界的分离和事物从世界中的抽离,都可以追溯到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
关键词:异世界化 世界 存在 此在 技术 
现象学身体作为情境化理解的具身形式——论海德格尔现象学和当代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具身问题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113-122,159,共11页刘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发生现象学视野下的意识主体研究”(编号505305-S12301ZJ)的阶段性成果。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身体隐匿问题在西方学界一直备受诟病,但《存在与时间》的此在分析却经由德雷福斯等学者的阐释,启发了20世纪人工智能具身研究的发展。这表明海德格尔现象学中暗含了某种不明显的身体观。德雷福斯将海德格尔的“存在理...
关键词:现象学身体 存在理解 情境化 框架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