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学》

作品数:403被引量:26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外国美学》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室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艺术哲学审美图像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高建平安静梁艳萍王卓斐王柯平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感”与“识”的辩证:将听觉文化纳人声音研究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99-112,共14页王樱子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中的声音问题研究”(23CZW06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媒体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研究”(2023SKZD15)阶段性成果
声音研究以跨学科、多领域的形式表现声音朴素的物质性与感知的可识别化,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各类科学、艺术实践也往往不以单纯的取悦感官为目的,而是展现对于“声音”本身的尊重,以及“悦耳”之外更深层的思想意味。听觉作为对声音对象...
关键词:声音研究 听觉文化 听觉感知 声音技术 
赛博艺术中的“数字注视”及其“液态监控”批判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81-98,共18页王梦秋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对话主义文学理论的话语建构研究”(22AZW00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媒体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研究”(2023SKZD15)阶段性成果
“注视”(gaze/regard)作为一种权力介入的视觉观看,在数字时代迈向了“数字注视”。数字注视在日常生活中呈现为数字化的监控形态,在赛博艺术的创作现象中则表现为以数字监控为创作主题与观看方式。数字注视批判脱胎于注视内蕴的监控...
关键词:赛博艺术 数字注视 液态监控 后全景敞视 自我注视 
论设计美学的知识生产特性与研究策略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116-131,共16页杨林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方现当代设计美学的知识谱系研究”(2021SJZDA11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面向新工科的设计美育方法与路径研究”(T-c/2021/29)阶段性成果
设计与美学相遇有三种情形,分别是美学进入设计、设计进入美学以及设计美学的独立发展,这三种情形下的话语现象有较大差异。设计美学的独立发展需要建立在它与艺术美学、日常生活美学以及工艺美学的边界区分基础上。其知识生产特性呈现...
关键词:设计美学 知识生产 书写范式 
将“速度”引入新媒体艺术研究——以影像艺术中的速度问题为例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47-65,共19页黄雨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对话主义文学理论的话语建构研究”(22AZW00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媒体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研究”(2023SKZD15)阶段性成果
艺术的速度研究不能照搬文学理论中“叙事速度”的相关研究,也不能忽视艺术作品内部速度变化,即作品中行为动作的加快或放缓。以影像艺术为例,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影像艺术作品内部的速度变化现象越发突出,总体上呈现为加速...
关键词:速度 影像艺术 新媒体 真实时间 
范畴、虚构和风格:肯达尔·沃尔顿艺术哲学三题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227-245,共19页章辉 
2023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分析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原理的建构”(23ZD251)阶段性成果
在西伯利的基础上,沃尔顿以范畴论推进审美特质与非审美特质的关系问题,提出艺术品的审美特质与其被置入的范畴的关系影响到艺术品的审美效果的观点;虚构是由规则、道具和想象构造的似真游戏的世界,由此,虚构人物和欣赏者的关系、虚构...
关键词:范畴 虚构 风格 
论格罗塔对波德莱尔的媒介考察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孙婧 
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项目“川剧脸谱艺术的数字化传播研究”(ZDJS202215);成都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时代新媒介文艺理论话语建构研究”(YJ2022-YB013)阶段性成果
挪威学者玛丽特·格罗塔在其《波德莱尔的媒介美学:浪荡子的凝视与19世纪媒体》一书中,基于对19世纪新媒介的探讨,重述了波德莱尔散文与诗歌创作的现实起源问题。在格罗塔看来,19世纪报纸、摄影、光学器具等新媒介的出现促成了一种新的...
关键词:格罗塔 波德莱尔 媒介 文学 艺术生产 
主持人语:新媒体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曾军 
我对新媒体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从我个人的研究兴趣来说,这与自己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跟随金元浦老师从事博士后研究,选择以视觉文化研究作为选题有关。在我看来,基于现代视觉技术而形成的视觉文化正是深刻影响当代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艺术学理论 审美变迁 中国人民大学 人工智能 视觉文化 博士后研究 媒体因素 
阿瑟·丹托的反美学: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宏大叙事及其终结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211-226,共16页潘道正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美学研究”(TJZW23-002)阶段性成果
阿瑟·丹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丹托激进地反对传统审美理论,认为“美”甚至“感性”都不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基于先锋派艺术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丹托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论”,把艺术品定义为“...
关键词:反美学 后现代主义艺术 宏大叙事 艺术终结论 
主持人语:海岛科幻——一个新的美学议题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167-168,共2页江玉琴 
文学想象地理并书写其地缘政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乏海岛想象,现代文学中的海岛叙事成为大航海、大发现时代理解全球空间的一种想象模式。但总体而言,海岛因其与大陆隔绝或疏离的地理空间,在文化上被描摹为一种边缘存在,文学上呈现...
关键词:文学想象 文学作品 边缘位置 二元关系 地理空间 地缘政治 海岛 现代文学 
工业、科学与艺术——机器美学背景下的工业设计研究
《外国美学》2024年第1期148-166,共19页唐静菡 
美国于20世纪20年代率先发展了工业设计,并将其职业化。此时的美国洋溢着一种对人造美的痴迷,工业、科学与艺术在工业设计领域内合流,通过现代都市景观的营造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机器崇拜。赫伯特·里德、谢尔顿·切尼和玛莎·坎德勒·切...
关键词:工业设计 机器美学 社会-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