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诠释学》

作品数:2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诠释学》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3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诠释学中国诠释学伽达默尔研究方法生命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张拓邵华庄振华黄俊杰张能为更多>>
发文机构:山东大学台湾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隐微解释学”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2期1-18,共18页李永刚 
列奥·施特劳斯重新发见了古典哲人所运用的“显白—隐微”双重写作艺术,以此来历史地、仔细地阅读经典著作,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解释学模式,即隐微解释学。施特劳斯的隐微解释学兼具消极与积极、批判与引导双重功能,前者是对现代性这条...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 双重写作艺术 隐微解释学 自由教育 历史主义 
中国诠释学建构——“《中国诠释学》与中国诠释学建构:行动20年的汉语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1期174-178,共5页李秀伟 梁乐睿 
2023年8月26日至28日,“《中国诠释学》与中国诠释学建构:行动20年的汉语哲学”学术研讨会暨纪念《中国诠释学》创刊20周年学术圆桌报告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汉语哲学”创...
关键词:中国诠释学 现代外国哲学 汉语哲学 诠释学研究 山东青岛 创新团队 文明互鉴 山东大学 
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内涵与发展——读傅永军教授《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比较视域下的寻绎》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1期155-169,共15页王慧茹 
本文基于傅永军教授对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的分析,说明“中国经典诠释学”作为一种普遍的诠释学理论,对比于“技艺诠释学”及“诠释哲学”来说,更突出“学”的面向,其理论建设及个案讨论,当以儒家经典为考察重心。盖儒家经典诠...
关键词:经典诠释 儒家 现代转型 
“中国诠释学”的特色以及可能性——以黄俊杰《“中国诠释学”的类型与研究方法》为基础思考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1期50-61,共12页 
中国有着悠久发达的经典诠释传统,中国文化的经典“诠释”特色在于:与西方诠释学对文本的理解模式单纯为理性层次的认知模式不同,中国诠释学脉络在此之上还有“身心一体”层次的理解。“中国诠释学”的第二点特色在于中国经典诠释模式...
关键词:身心一体 实证 体认 中国诠释学 
作为真理发生处境的对话——兼论伽达默尔的“善良意志”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2期56-68,共13页陈翔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打破了从笛卡尔以来的主体—客体的思维传统,进而取消了主体—客体两极对立的“真理”(知识)概念,这一思路被伽达默尔所继承。一方面,伽达默尔强调传统,认为传统是我们理解的一个重要条件,理解行为总是传统内部的...
关键词:真理 对话 逻各斯 知识 善良意志 善的理念 
宿命之下自立而上——从传统儒家运命观到朝鲜性理学中对命的诠释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1期132-154,共23页宋陆 
程朱理学长久以来作为儒学之道统,其运命观是基于传统天命观和以孟子为首的先秦儒家的命论展开的。以理气论为基础的关于命的言说,将“命”概念明确为“天理”“气数”双重意涵,或“以理说”“以气说”的结构。承袭程朱理学的朝鲜性理...
关键词:运命观 宿命 天命 朝鲜性理学 脱宿命 
中国诠释学的“客观性”问题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谢晓东 全林强 
黄俊杰教授的《“中国诠释学”的类型与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中国诠释学独有的特征是什么,在何种意义上区别于西方诠释学。在此文之前,黄俊杰教授也已经有不少相关的专著和论文来回答这个问题。从思想史出发,黄俊杰教授更加注重中国诠释...
关键词:黄俊杰 中国诠释学 脉络化  学术群体 
经济分析的哲学基础:论亨利的《马克思》对生命实在性的阐明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2期134-149,共16页蔡霄鋆 
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项目“道德意向性与道德价值问题研究”(ZB22BZ0103)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存在着断裂的看法,亨利通过著作《马克思》深入阐明其生命实在性的学说,来捍卫马克思哲学的统一性和独立性。亨利认为马克思关于彻底内在主体性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实在性哲学。这种实在性思想体现在...
关键词:生命 实在性 经济分析 
面向未来的哲学——谢林的“哲学经验论”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2期191-194,共4页倪逸偲 
谢林的“哲学经验论”强调哲学应回归本原,进入“第三个童年”,以展开面向未来的全新哲学整体。谢林提出“哲学经验”概念,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实现“最高认识”,探寻最纯粹的事实和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根据。谢林的这一思想并非转向,而...
关键词:谢林 哲学经验论 最高认识 精神 
论伽达默尔的概念史方法
《中国诠释学》2023年第1期118-131,共14页邵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023WKZD014)
概念史方法是伽达默尔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他认为自然的概念构成和语词构成密不可分,并且要适应事物的特殊性而不断发展。科学的概念构成则是对自然概念的抽象化,否定了概念和语词的统一,导致语言工具论。哲学应建立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
关键词:概念史 问题史 语言批判 语言发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