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作品数:5416被引量:15049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四川动物》
主办单位:四川省动物学会;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四川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鸟类大熊猫动物两栖动物多样性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岳碧松冉江洪胡锦矗李丕鹏赵尔宓更多>>
发文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播科学信息的媒介 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欢迎订阅2025年第44卷四川动物杂志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219-219,共1页
四川动物杂志系四川省动物学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创刊于1981年,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动物学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
关键词:四川动物 动物学 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 普及与提高 大熊猫 学术交流 应用基础研究 
赤水河河源段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研究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220-231,共12页王钦 曾旭茂 夏治俊 王硕 吴梦寒 邹鑫华 刘飞 王剑伟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FY10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3138)。
基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在赤水河河源段的逐月采样,对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的年龄、生长、繁殖和摄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河源段云南光唇鱼样本由4个龄组组成,雌雄比1∶0.66。体重(W)和体长(L)关系为:W=3...
关键词:年龄 生长 繁殖 摄食 云南光唇鱼 
勘误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231-231,共1页《四川动物》编辑部 
2025年第44卷第1期发表的论文《基于红外相机标志重捕法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研究》(第14~23页)中,作者姓名存在错误,现特此更正如下:1、错误信息:在论文作者列表中,原作者姓名“熊朝勇”存在拼写错误。2、订正信息:...
关键词:拼写错误 标志重捕法 作者姓名 错误信息 红外相机 亚洲象 论文作者 
水蛭共生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及其分离鉴定技术研究现状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李重言 周智威 段佳丽 代锦 吴江 孙群 
水蛭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和稻田等淡水环境,其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然而,水蛭体内共生的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叮咬或治疗过程进入人体,增加感染风险。这些共生微生物主要分布于水蛭的口腔、消...
关键词:水蛭多样性 共生微生物 分离鉴定技术 致病菌感染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在住建部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12月17...
关键词:业务主管单位 四川省民政厅 成都动物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都市林业 园林管理局 登记注册 基金会 
海南省鸟类新记录--栗头[开鸟]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144-144,共1页马丁 杨博仁 李丹 
2024年11月3日18∶00左右,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校园内(110.764466°E,19.604961°N)一棵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观测到1只鹭科Ardeidae鸟类(图1),其体长约45 cm,喙短而粗,全身棕褐色,头顶、冠羽和后颈暗栗色,颈侧、肩和...
关键词:郑光美 冠羽 分类与分布 鹭科 鸟类新记录 海南省海口市 小叶榕 栗褐色 
安徽省鸟类新记录--三趾鸥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145-145,共1页罗星宇 潘扬 杨晨露 汪柳菲 阚明瑞 王雪峰 陈春丽 杨敏 汪骏 
安徽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2022AH051052);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AO202303)。
2024年11月20日13∶50,笔者在安徽省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菜子湖岸边带泥滩地中(117.09229544°E,30.74935613°N,海拔12 m),发现1具鸥科Laridae鸟类的新鲜尸体(图1),该个体整体呈灰白色,喙黑色且端部略向下弯曲,头、颈部具灰色羽带,...
关键词:次级飞羽 初级飞羽 菜子湖 郑光美 鸥科 国家湿地公园 越冬期 三趾 
高糖高脂食物条件下高山姬鼠体重及消化道的生理变化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146-154,共9页杨成瑶 张娟 朱万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254);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02401AS070039);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YNWR-QNRC-2019-047)。
为探讨横断山区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在高糖高脂条件下体重和消化道组成等生理变化,进一步确定高质量食物对高山姬鼠生理调节的影响,将高山姬鼠随机分为2组:高糖高脂组(实验组)和标准饲料组(对照组),在(25±1)℃、12L∶12D条件下...
关键词:高山姬鼠 高质量食物 体重调节 能量代谢 消化道形态 
冬眠期和活跃期密点麻蜥不同器官的抗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比较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155-166,共12页琚湘瑶 林希楷 钟秋梅 周思宇 王建礼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AAC03259);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CX24411);北方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019BGBZ01)。
氧化应激是调节种群适应的重要生态和进化驱动力,并可能与动物的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为探究冬眠期蜥蜴不同器官氧化应激的特异性及肠道菌群的可能作用,比较了冬季(冬眠期)和夏季(活跃期)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的脑、肾脏、小肠...
关键词:密点麻蜥 氧化应激 冬眠 器官 肠道菌群 
钩盲蛇产卵及孵化报道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167-168,共2页崔张波 方国鑫 杨典成 黄松 
钩盲蛇Indotyphlops braminus(Daudin,1803)隶属于盲蛇科Typhlopidae印度盲蛇属Indotyphlops,是目前已知全世界体型最小的蛇类之一,也是唯一完全行孤雌生殖的蛇类。全世界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和地区...
关键词:孤雌生殖 繁殖生物学 蛇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