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航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品数:103被引量:1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刘红健何天龙陈坤刘甜蔡明杰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创新创业传承互联网太极八卦高等教育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创新赋能高校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广州航海学院船艇装饰与舱体设计人才培养为例
《艺术教育》2025年第4期84-87,共4页戴碧锋 厉华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海洋强省”背景下数字赋能船舶艺术工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GXJK129。
广州航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依托学校鲜明的行业特色与工科办学背景,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优势,与企业实训基地深入合作,整合船舶装饰与舱体设计艺术类课程体系;坚持通用性和行业性相结合,以数智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协同育人 船艇装饰 设计人才 
他者认知与自觉建构--珠江沿岸港埠风景外销画(1757—1842)的视觉图式研究
《美术观察》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曾杨 范思婕 
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清代外销画中传统手工艺的图像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YJC760022。
在18世纪至19世纪清政府实施的“一口通商”政策下,广东港埠的繁华景象成为外销画的重要题材。这些外销画不仅融合了西方风景版画技法与中国山水画的布局,还借鉴了地志图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符号景观。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图像背后的社会...
关键词:外销画 通商口岸 消费文化 
刍议芒编技艺传承与创新
《包装与设计》2024年第5期190-192,共3页汪艳辉 
2023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项目(编号:2023KTAL005)研究成果。
目的以非遗技艺芒编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发展脉络及传承价值,摸索出传承与创新的新思路,旨在促进芒编技艺走出发展困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探究、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跨学科的理论知识,梳理了芒编由来、兴盛、势衰的发展脉络及其传承...
关键词:芒编技艺 非遗传承 设计创新 建议 
电影叙事中的澳门地区:异域想象、本土认同与地方形象重构被引量:1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赵愿 范思婕 
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清代外销画中传统手工艺的图像叙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3YJC760022)。
电影对澳门地区的呈现深刻影响了观众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与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不同地区的电影制作团队对澳门地区形象的书写呈现显著差异。本文通过梳理海外、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等地的众多影片对澳门地区形象的想象式建构,分析与澳门...
关键词:澳门地区 城市电影 地方文化 电影叙事 本土认同 
施权朗、周梓聪作品
《美与时代(城市)》2024年第3期152-152,共1页施权朗 周梓聪 
广东省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遗+乡村振兴’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南海藤编”(C2301002712)研究成果。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舟船意象在中国绘画中的符号生成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6期29-31,共3页王毛子 
2023年广州航海学院科研启动项目“基于海上丝路的大湾区航海船业艺术创作研究”(项目编号:K42022119)。
舟船意象是中国绘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符号,它不仅是一种形象的符号,而且是文化和美学的符号。舟船意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文化的关系,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理想和境界。该文分析舟船意象在中国绘画中的不同类型和风格,以及它...
关键词:舟船意象 中国绘画 符号学 美学精神 
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更新的广州实践及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1
《上海城市规划》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陈伟 李裕梨 袁奇峰 占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郊区社区社会形态研究”(编号21&ZD175)资助。
珠江三角洲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但是依靠土地出租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回归”“工业上楼”是其在存量更新时代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面临总量大、效能低...
关键词:城市更新 产业社区 都市制造业 工业上楼 优化策略 
可持续文创设计实践——手提袋设计作品
《上海纺织科技》2024年第2期118-118,共1页冯圣媖 
广州航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年第24期I0017-I0017,共1页陈坤 
近代澳门滨水空间形态演变与社会变迁(1850~1936年)
《南方建筑》2023年第11期13-22,共10页李沁茹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资助项目(23YJA760014):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2021年度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BZ2021015):建筑遗产新型修缮材料与保护技术合作研发;202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GD22XYS22):人文湾区视角下广府祠庙艺术考察及人文载体研究;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K42022118):空间生产视角下澳门城市滨水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和地图分析,梳理近代澳门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并深入阐释社会变迁对其的深刻影响。1850~1936年间,澳葡政府为了改善澳门地区港口条件、重塑澳门地区国际重要商港地位,开展了大规模填海工程和滨水街区的建设及整序,使得...
关键词:滨水空间 形态 演变 社会变迁 权力 资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