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人文学院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庄子》三重意蕴美学意义意蕴无用之用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文化》《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山西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被引量:1
《生产力研究》2023年第8期91-96,共6页王飞 张敏 王冠孝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山西黄河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激发研究”(SSKLZDKT2021141)。
近些年,山西省全省致力于经济转型发展大计。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来提升全省经济发展速率,走特色发展道路不失为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基于当前山西省的发展情况,为充分细致研究全省文旅融合状况,文章将选用山西省各市2008—2021年...
关键词:耦合协调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论《庄子》之“美”的双重意蕴——兼论《庄子》美学的“相对主义”问题
《上海文化》2020年第6期59-67,126,共10页朱松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项目号: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7265)的阶段性成果。
《庄子》中存在着两种美:物的世界("人间世"的世界)中的美和道的世界("吾丧我"的世界)中的美。在物的视域中,道之美是不可理喻的;在道的视域中,物之美则是荒诞不经的。《庄子》从道的视域出发,否定了物的世界中的人为之美,超越了其自然...
关键词: 大美 大美无美 相对主义 
论《庄子》中心灵修养的三重境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84-88,共5页朱松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017265);运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理想缺失背景下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国化研究”(YQ-2017012)
《庄子》的智慧是“无”的智慧,“无”规定了道并成为生活世界的本源。然而世界却以“有”的形态呈现,因此人需要通过心灵之“无”复返于道。心灵之“无”蕴含三重意蕴,由低到高显现了心灵修养的三重境界:一是心灵的否定,即对人为之“...
关键词:《庄子》 无心   心灵 
“无用之用”何以可能?——《庄子》中“无用”的五重意蕴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19年第6期40-46,共7页朱松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265)
庄子阐释了'有用'的无用性以及'无用'的有用性,其'无用'有五种含义:一是对人为之用的否定,它让人和物都保持在各自边界之内而成为自身;二是与'有用'共在、共生的'无用',它为'有用'腾出空间、让其实现自身,并和'有用'共同构成统一的世界...
关键词:无用  自然 无用之用 
论《庄子》之“无”的美学意义被引量: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0-97,共8页朱松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017265)
"无"是《庄子》思想的主题,"无"之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五层含义:一是与"有"共在的"无";二是"有"之"无",这是对自然之"有"的超越;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如果说...
关键词:《庄子》   无之美 美学意义 
论《庄子》中存在性之“道”的三重意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62-69,共8页朱松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265);运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YQ-2017012)
《庄子》中既有存在性之"道",也有思想性之"道"、语言性之"道"和方法性之"道"。其中存在性之"道"是最根本的,这在于存在决定了思想、语言和方法。《庄子》对于存在性之"道"的论述基本遵循了"道"自身的含义:一是形而下之"道"——道路;二...
关键词:道路  生生之道 存在性之道 
论《庄子》中“无言”的三重意蕴及其内在理路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25-32,共8页朱松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017265)
庄子语言观的主题是"无言"。"无"在《庄子》中有否定、忘(超越)、无无等含义,"言"则有人为之言、自然之言等含义,因此,庄子的"无言"绝不仅仅是对于言的否定,它含有三重意蕴:一是形而下的人的"无言",即否定人为之言和超越工具之言;二是...
关键词:《庄子》 无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