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孟子章句》诠释学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原意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孔子研究》《理论与现代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生物和谐思想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朱松美 
思维来自于实践,但是,当一定的思维方式被固定下来,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便会以巨大的惯性力量,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国古代丰富的生物和谐思想及其广泛的实践应用,使古代中国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关键词:中国生物 和谐 哲学基础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朱熹《孟子集注》的诠释特色及其时代性分析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05年第4期113-121,共9页朱松美 
朱熹《孟子集注》的诠释特色是既借助经典诠释创新哲学体系,又尽量重视古注,追求本义;前者是对时代的呼应,后者是对经典的尊重。由此在诠释实践中弱化了“本体”与“方法”的紧张,强化了“原意”与“用心”的统一,发展了中国特异于西方...
关键词:朱熹 《孟子集注》 经典诠释 体系建构 
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学意义被引量:6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27-31,共5页朱松美 
赵岐的《孟子章句》一直被认为是以追求对文本的“纯客观”诠释为特色的“汉学”的代表,而与以“意义发挥”为特色的“宋学”相对应。然而,事实却是:《孟子章句》以“解”“喻”结合、“原意”与“用心”互现的诠释实践,开启了中国诠释...
关键词:《孟子章句》 诠释学 原意 用心 
近代民主进程中的理论和思维局限
《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朱松美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重要步骤的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经历了异常的艰难和曲折。其中除了人们惯常所分析的资产阶级软弱、形势的急迫和仓促等原因外,还有一个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民主理论的混乱及其深层上的中国传统思维的...
关键词:民主 理论 思维 
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智慧与困境被引量:8
《东岳论丛》2005年第1期131-135,共5页朱松美 
在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加速化、全面化的环境灾难,在环境危机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危机以后。返观历史,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是西方主客二元、天人二分哲学思维框架的产物;与此相反,东方“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则可以弥补...
关键词:天人合一 哲学思维 智慧 困境 
“烛影斧声”探谜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朱松美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hrown between the brothers of the first emperor and the second emperor of Beisong Dynasty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system of the inheritance to the wife’s eldest son,and the ambiguity of histor...
关键词:烛影斧声 金匮预盟 皇位传承 
对朱熹君权制约论的历史性考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朱松美 
 君权制约问题与君主集权相伴而生。中国封建社会君权制约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道德规劝,一是灾异谴告。朱熹"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制约君权,这是朱熹在宋代君权进一步集中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道德规劝"和"灾异谴告"...
关键词:朱熹 君权制约论 历史性 理欲观 “以理制欲”理论 目的性 
权变:朱熹注重义理阐释的经学依据被引量:3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44-46,共3页朱松美 
朱熹经学阐释的特点是通经以明理。中国传统经学的“权变”思想是朱熹注重义理阐释的经学依据 ,朱熹正是以此为思想基础 ,综合汉学与宋学 ,创新儒家经典 ,从而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关键词:朱熹 义理阐释 经学依据 
论道德内涵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兼论儒家道德内涵在现实社会中理想性成份的扩张被引量:1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34-37,共4页朱松美 
道德的内涵十分复杂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 :它应该具有现实约束性和理想导向性的双重特质。前者对人们提出现实的道德要求 ,表现为强烈的现代特征 ;后者对人们提出理想的道德要求 ,表现为强烈的超时代特征。道德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无视...
关键词:道德内涵 现实性 理想性 儒家道德 功利主义 伦理道德 
唐代官俸变化小考被引量:2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27-28,共2页高臻 贾艳红 
关键词:唐代 官俸 考证 择官理念 俸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