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8045被引量:118192H指数:140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刘涛陶澍贺灿飞柴彦威蔡运龙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主题: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01~2023年中国植被持续变绿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4期1099-1108,共10页尉善凯 李湘怡 王锴 汪涛 朴世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88101)资助。
中国正处于有气温观测记录以来的最暖时期,2023年气温创历史新高且降水减少.在此极端暖干气候下,中国植被是否持续变绿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数据,解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植被绿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2023年高温、干旱等极...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变绿 中国 极端气候事件 人为土地管理 
1980~2022年中国自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大小、分布与时间趋势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4期1109-1120,共12页洪松柏 李梓萌 唐铭松 栗法 要伊桐 严艳梓 何明珠 王旭辉 曾辉 朴世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1116和41988101)资助。
土壤(包括自然和农业土壤)是全球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最大来源.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农业土壤的N_(2)O排放,对自然土壤N_(2)O排放的认识则较为有限.本研究收集了319条自然土壤N_(2)O通量实地观测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探究了1980~202...
关键词:氧化亚氮 时空动态 氮沉降 森林 草地 数据驱动 
东天山哈密盆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2025年第4期1315-1328,共14页任光雪 李传友 孙凯 周朝 罗全星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2072250);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课题(2023B03040007)资助。
哈密盆地北缘断裂是天山东部巴里坤山、喀尔里克山与哈密盆地的分界断裂.本文基于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无人机摄影测量、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定年方法对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北缘断裂全长约200 km,整体呈...
关键词:哈密盆地北缘断裂 滑动速率 东天山 构造变形 
空间行为视角下郊区大型居住区居民的消费时空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望京地区的调查
《地理科学进展》2025年第3期551-567,共17页陈祁琪 冯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94)。
郊区化进程中,大型居住区的居民消费生活在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背景下出现新特征。论文基于空间行为视角,构建“社会群体—消费场所—消费行为”的多维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大型居住区消费居民群体、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采用问...
关键词:大型居住区 空间行为 消费时空行为 社会空间 郊区 望京地区 
中国的四合院
《书摘》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韩茂莉 
建筑学家早已经给四合院的定义做了解读,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建筑四周是封闭的,且内部的建筑以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这种形式都可以称为四合院,也就是说四周封闭、中间呈对称的形式都具有四合院的特点。从这样的定义可以发现,四合院本身并不...
关键词:四合院 建筑学家 中轴线 对称分布 封闭 定义 历史 
双碳目标下呼包鄂城市群多情景土地利用优化分析
《地理研究》2025年第3期656-675,共20页王宏亮 邱嘉政 吴健生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2ZY0206);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专项(STZX202220)。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优化对减缓碳排放、促进碳循环平衡的积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分析了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及其对碳排放与碳储量的影响,通过整合碳达峰与碳中...
关键词:呼包鄂地区 碳达峰 碳中和 多情景 碳排放 碳储量 
自然灾害频发性评价及其对地区供水能力影响力研究:基于随机森林赋权-TOPSIS法
《城市地质》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樊艳翔 雷社平 解建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188)资助。
使用2008—2020年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森林赋权—TOPSIS法对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使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自然灾害频发性对地区供水能力的影响方向,并进一步使用灰色关联法探究了自然灾害频发性对地区供水能...
关键词:自然灾害频发性 供水能力 影响力 随机森林赋权 TOPSIS法 
城市肌理与中轴线,共塑三山五园
《中国三峡》2025年第3期122-128,共7页任红 陈轩 吴艳萍 唐晓峰 贾珺 李溪 
颐和园在借鉴江南园林造园手法与景观布局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北京的城市肌理与地理水文。它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典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象征。当我们深入品读它时,所感受到的远不止园林的视觉之美。作为北京...
关键词:城市肌理 颐和园 三山五园 中轴线 
中国灌丛叶片氮磷比1 km分辨率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5年第1期225-235,共11页邓滢 徐文婷 熊高明 李家湘 王杨 赵常明 刘庆 唐志尧 谢宗强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NESDC202101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1323);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0216F10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5050300)。
叶片氮磷比是反映植物养分限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尺度的叶片氮磷比数据在评估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利用、氮磷沉降作用下的碳汇潜力具有重要作用。而灌丛生态系统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不确定性较大,研究灌丛植被叶片氮磷比兼具科学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灌丛生态系统 氮磷比 机器学习 升尺度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25年第5期2058-2073,共16页张鹏岩 杨丹 刘宇 张金炳 刘振岳 唐振过 单子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25010,72243011);北京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2年中原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效应具有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交织、结构复杂、空间差异显著的特点,可以从景观格局、资源开发、双重属性、空间效应等多种视角切入展开研究。为全面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特征及其对减碳增汇目标的贡献,通过...
关键词:碳源/汇 土地利用变化 复合生态系统 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