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科学》编辑部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文学评论自我认识阉割焦虑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社会科学》《德州学院学报》《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外国文学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海派小说的食色之喻
《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9-11,共3页韩冷 
海派作家笔下的身体意象泛着浓郁的商品气息,与身体感觉的物化相关的是,性爱的游戏性和消费性被突出,于是性与商品交换由于其在商品社会的同构性,构成一种互涉的隐喻。同时,海派小说的女体描写也继承了传统的性爱叙事的食色传统。
关键词:月份牌 女体 商品 性爱 消费 食色传统 
沈从文湘西母体文化的洞穴隐喻被引量: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33-38,共6页韩冷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性内涵的冲突--京派小说性爱叙事"(07Q20)的成果之一。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洞穴是湘西母体文化的象征,故事通过人物对山洞生活的眷恋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归原始母体文明的强烈愿望,但是野人最后被剿灭的悲剧则预示着湘西原始文明必然失落的命运。写作是作家回归子宫的隐秘愿望的达成。柏拉图在《...
关键词:沈从文 洞穴原型 道教 洞天福地 柏拉图 洞穴喻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被引量:2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58-61,共4页韩冷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正显示了对话者本身的弱势地位。强势文化是不会与弱势文化进行对话的,它只会进行文化输出与殖民。而相反中国学者的这一主张正是在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情况下的本能举动。其实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
关键词:比较文学 中国学派 现代性 民族主义 进化 
战争与强暴的同构被引量:1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韩冷 
战争与强暴相伴而生,战争本身就包含着强暴的隐喻。男性性行为的攻击性与主动性,与征战和侵犯密切相关。如果处于强势的入侵或攻击位置的民族以"男性"自居的话,那么,被侵犯的民族就必被视为弱势的"女性"。民族主义把女性传统的孕育生命...
关键词:战争 强暴 异质同构 隐喻 
受挫的白日梦——《杀人未遂》解读被引量:2
《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8-11,共4页韩冷 
刘呐鸥的《杀人未遂》讲述的是关于罗君欲将情欲的白日梦在女银行职员身上实现,但却遭到对方拒绝而受挫的故事。作家表现了在新兴的物质文明下男性阳萎和阉割的焦虑。
关键词:《杀人未遂》 白日梦 阉割焦虑 
试论博尔赫斯作品中的自我认识被引量:2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69-75,共7页申洁玲 
自我认识主题是贯穿博尔赫斯整个创作生涯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博尔赫斯对这个主题的表达。一、“脸”的意象 ,即视别人为自己的镜子 ,从他者的形象中认出自己的“脸”即自我的本质 ;其理论基础是叔本华的本质说。...
关键词:文学评论 阿根廷 博尔赫斯 自我认识主题 小说 
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
《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123-128,共6页申洁玲 
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申洁玲关于郁达夫和日本的关系,历来已颇有些研究,或者将他作为抗日义士来纪念,或者探寻他的小说和日本私小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通过细读郁达夫的小说,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 主人公 日本女子 日本女性 《沉沦》 男性中心主义 《薄奠》 异国形象 叙述者 文化观念 
关于举办“从广东实践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文活动的通知
《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3-3,共1页
广东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用事实向人们展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正确性,同时也丰富了这一理论和路线的具体内涵.为了进一步正确总结广东人民的实践,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正确性的认识...
关键词:征文活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广东乡镇企业 通知 广东社会科学 典型经验 路线 广东改革 鼓实劲 评奖 
《广东社会科学》改版双月刊暨征稿征订启事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151-151,共1页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经上级出版部门批准,将从1991年起改版出双月刊.改版后的《广东社会科学》,力求在刊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精益求精,以新的、更加成熟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为此,本刊将在坚持四项基...
关键词:广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辛亥革命研究 华侨研究 港澳研究 大读者 传统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新文化 办刊方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