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编辑部

作品数:25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戴阿宝廉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成就纪年结字超真实鲍德里亚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史知识》《文艺理论研究》《粤海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普遍文学原理和本土文学经验之融通——李笠《文学概论讲义》发微
《粤海风》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陈斐 
李笠(1894-1962),字雁晴,浙江瑞安人。1914年瑞安中学毕业后,一边担任塾师,一边刻苦自学。1924年出版《史记订补》,蜚声学界,被聘为温州永嘉省立师范国学教师。同年8月,被聘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历任中州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关键词:中州大学 广州大学 中文系教授 本土文学 浙江瑞安 李笠 文学原理 塾师 
宋湘的诗学思想及其书法艺术
《书法》2014年第12期143-145,共3页黎向群 
宋湘(一七五六—一八二六),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生于山村的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嗜好诗书。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届三十七岁,方中广东乡试解元,翌年进京赴考,接连落第,直到嘉庆四年(一七...
关键词:宋湘 诗学思想 翰林院庶吉士 嘉庆四年 嘉应州 丰湖书院 南归 别诗 结字 杨凝式 
笔力清挺 刚直雄奇——张岳崧生平事迹及其书法艺术成就
《书法》2014年第5期128-131,共4页藜向群 
张岳崧(一七七三——一八四二),字子骏,一字翰山,号指山。广东定安(今属海南省)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关键词:艺术成就 生平事迹 张岳 笔力 书法 海南省 
梁于渭的艺术成就及其隶书七言联被引量:2
《书法》2013年第11期81-83,共3页黎向群 
岭南山水画领军人物,自清代中叶黎简、谢兰生后,似无他人。近代中国外患频仍,多灾多难,新旧交替,中西合璧,风云际会。广东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绘画艺术正处于变革的时期,在西方民主新思潮的影响下,创新思想尤显强烈和活跃。梁于渭是...
关键词:梁于渭 七言联 行草书 艺术成就 清代中叶 西方民主 米芾 黎简 近代中国 三公山碑 
整饬肃穆 风骨棱棱——陈乔森的书画艺术及其行楷书作赏读
《书法》2013年第7期115-117,共3页黎向群 
陈乔森(一八三三—一九○五),原名桂林,字木公,号颐山,又号逸山、一山、擎雷山人。原籍广东遂溪县坑排村(一说陈屋港村),同治初年迁雷城东郊。年十八,入读东海书院。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参加府试,录为应院生员。翌年,参加院试,主考官以...
关键词:书画艺术 颐山 援笔立就 咸丰十年 咸丰十一年 结字 部主 碑版 遂良 瘦金书 
胡传淮主编《张鹏翮研究》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27-127,共1页赵伯陶 
禹贡梁州之地,商周蜀国之区。广汉德阳,续承一时;遂宁蓬溪,缘结双邑。天山共色,乍含溪而怀谷;水云相激,忽触石而吐珠。明月山中,绿叶萋萋之旧貌;安居河外,朱实离离之新颜。荒烟古木,翠荫囊雾,昂藏者深秀;润雨新甲,碧湍漱...
关键词:《张鹏翮研究》  
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27-129,共3页赵伯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历时两年,于2010年9月终于完成了《季羡林全集》30卷的全部编辑出版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季羡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现代大师级的学者,他是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古代中亚语言学家,又是汉传佛...
关键词:季羡林 全集 编辑 大师风范 
《新译明诗三百首》题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60-160,共1页赵伯陶 
诗之为道,言志缘情。《击壤》之乐,帝力何有:《康衢》之谣,立我蒸民。卿云烂兮,南风薰兮。民之为本,莫之与京。是以其思无邪,《三百篇》之旨;其意多感,《十九首》之音。梗概多气而趋风华。曹魏直下六朝;情韵遥深而转理趣,赵...
关键词:诗三百 题记 《十九首》 思无邪 缘情 言志 梗概 理趣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被引量: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97-106,共10页赵伯陶 
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功令文字,发轫于明初,发展变化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基本定型,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文体,八股文本不属于文学范畴,仅为考试而设,但明清两代的读书人若欲出仕,就必须钻研其技法,以赢得考官的青睐,争来获隽的荣...
关键词:八股文 科举考试 明清文学 士人心态 文官制度 
中华本诸史《选举志》商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1期26-32,共7页赵伯陶 
《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七部史书,皆有《选举志》,对于研究我国从隋朝以后确立的科举制度以及相应的学校教育、选官制度等,参考价值颇高。笔者做《七史选举志校注》,均以中华书...
关键词:《选举志》 中华整理本 标点 校勘 校点商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