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诗

作品数:1457被引量:42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智银叶当前杜莹滕桂华徐岱更多>>
相关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梅尧臣送别诗的儒家文化意蕴及创作新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63-171,188,共10页胡健 巩本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代类书与诗学研究”(22CZW023);教育部教育类教指委中文专委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24JGYB037)。
梅尧臣三十年创作生涯留下近六百首送别诗,堪称其一生交游实录。他践行儒家之道而“涵咏于仁义之流”,送别诗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梅尧臣忠于内心、仁厚乐易,其送别诗长于推己及人,多描写风土人情和传达阅历经验,消解离别人对目的地的...
关键词:梅尧臣 送别诗 儒学复兴 忠恕之道 创作新变 
寒雨楚山送友孤,冰心玉壶志清明——《芙蓉楼送辛渐》“1+X”式教学设计
《江西教育》2025年第6期59-63,共5页赖冬兰 
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小学项目化学习中的跨学科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ZYW2024-04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例背景】《芙蓉楼送辛渐》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经典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凄凄别情,体现了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笔者运用“1+X”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首送别诗,拓展含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引领学生 送别诗 课例 教学设计 古诗 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失意之际的一缕暖阳——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简析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5年第1期22-23,共2页王魁星 
白下驿饯唐少府〔唐〕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王勃(649或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首。《白下驿饯唐少府》是王勃所作的一...
关键词:初唐四杰 送别诗 少府 王勃 
唐代送别诗对日本平安时期送别诗创作的影响——以“敕撰三集”为例
《今古文创》2024年第46期69-72,共4页贾绪雨 
送别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种诗歌题材,是文人墨客表达离愁别怨的重要媒介。日本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对我国唐代文化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吸收借鉴,因此平安时期的日本汉诗中也有着数量较多的送别诗,且尤以“敕撰三集”中的送...
关键词:“敕撰三集” 平安时期 送别诗 模仿 影响研究 
送别诗的经典性:不可重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读
《读天下》2024年第48期0026-0028,共3页元永强 
音乐“三韵”赋能古诗词跨学科学习——以小学语文“送别诗”教学为例
《新教师》2024年第12期25-26,共2页林秀芳 叶彬 
2023年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STEAM教育模式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KT23029)的研究成果。
本文探讨了“三韵”(声韵、意韵、情韵)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送别诗”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将音乐与“送别诗”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小学诗词教学提供一种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三韵”音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送别诗” 跨学科学习 
人们为何怀念漫漫黄沙下的阳关
《青年博览》2024年第24期22-23,共2页最爱君 
被唐诗捧红的地方很多,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阳关这样:老早就被废弃了,却突然在唐诗中“复活”,迄今仍是旅游打卡胜地。这一切,要归功于诗人王维的经典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关键词:诗人王维 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 唐诗 
跟习近平爷爷学用典
《十几岁》2024年第32期F0002-F0002,共1页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原典: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释义:《送朴山人归新罗》是唐末湖北荆门僧人尚颜所写的一首赠别诗,全诗为:“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关键词:用典 赠别诗 习近平 无极 
于多重“孤”中悟离别之情——《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3期36-39,共4页王红燕(执教) 汤瑾(评析) 
板块一读,淡淡离愁师:幼而学语,壮而行文。今天我们继续畅游国学之海。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一首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读)师:给她掌声!我们在课外还学过这首送别诗,一起读。
关键词:送别诗 教学实录 《芙蓉楼送辛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快意人生,潇洒离别
《十几岁》2024年第25期92-92,共1页何旭妮 
江水浩浩荡荡,向远方奔去。江边系着一叶小舟,在天地间显得那样渺小。李白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中为好友孟浩然送行。然而,诗中描述的离别之景,却不像大多数离别诗那样让人感到悲伤,反而充满了快意与潇酒,诗意与豪情。
关键词:离别诗 孟浩然 李白 渺小 快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