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科学技术伦理研究所

作品数:17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主题:伦理关系和谐社会伦理风险伦理责任伦理更多>>
发文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海》《中国德育》《学习与探索》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学的生命德性解读
《教育伦理研究》2021年第1期54-63,共10页陈爱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14ZDB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广义逻辑悖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前沿与跨学科应用研究”(18ZDA03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自媒体的道德治理研究”(18xzx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知在历史上教学具有“化民成俗”的德性本质。在当代教学不仅传承了“化民成俗”的德性本质,而且还要注重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
关键词:立德树人 科学文化素质 《礼记·学记》 道德素养 化民成俗 当代教学 建国君民 德性 
论感恩美德生成的伦理机制
《中国德育》2017年第10期39-42,共4页陈爱华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12BZX078)研究成果
感恩美德的生成离不开感恩美德伦理文化氛围的营造,包括制定一定的政策、制度,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与奖惩激励机制,同时也离不开感恩主体的努力与奉献。感恩美德古已有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礼尚...
关键词:美德伦理 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 人与自然 热爱生活 和谐发展 热爱工作 人生价值 朱子语类 人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创意意识形态功能的伦理审思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陈爱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12BZX078);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10&ZD072);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高技术道德哲学研究"(20090301);"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科学伦理研究"(20100303)
"文化创意"何以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就其客体向度而言,一定社会的伦理规范与价值取向作为一定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不仅在显文化层面引领文化创意活动,而且还以隐性文化形式——社会认同、社会文化心理、社会场域渗透在文化创意活动之中。...
关键词:文化创意 意识形态 价值体系 
论科学的伦理价值选择
《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7期1-5,共5页陈爱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12BZX07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08JA720004);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高技术道德哲学研究"
伦理价值对事实认定的选择性表现为"纯"事实,即"是其所是"的抽象之所以可能,是受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认识目的和伦理价值机制亦即"应是其所是"所中介或选择的。从科学史上看,科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需...
关键词:科学 伦理价值 价值选择 
恩格斯劳动视域中的生态伦理观--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伦理解读被引量: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3期67-75,共9页陈爱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JA720004];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阶段性项目的研究成果
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着重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系统地考察了劳动如何创造了人本身以及人—自然—社会伦理关系何以产生。在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根本标志是劳动。劳动及其工具的生产促使人与自身...
关键词:劳动 从猿到人 人-自然-社会伦理关系 生态伦理观 
论弗洛姆批判资本主义的伦理维度——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解读被引量:5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37-43,共7页陈爱华 
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08JA720004);"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江苏计生委2011年江苏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家庭发展政策研究"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首先立足于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社会精神分析学应然视域,从人的本性出发,分析人的需要。在他看来,一个健全的社会是一个符合人的需要的社会。他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试图超越"生物学的"与"社会学的"方法...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本主义 伦理 社会精神分析学 
低碳科技伦理风险审视被引量:5
《求索》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陈雯 陈爱华 
低碳科技是在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悖论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低碳科技凝聚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将给社会生态系统带来福祉与多赢,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低碳科技伴随着伦理风险的客观性、隐蔽性与相对性等特质。低碳科技本...
关键词:低碳科技 伦理风险 科技伦理生态 伦理责任 
工程的伦理本质解读被引量:4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506-513,共8页陈爱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JA720004);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工程与伦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就工程而言,其中蕴涵了十分丰富的伦理内涵:首先,工程中蕴涵了多元伦理关系,包括工程与自然、社会、人的伦理关系以及工程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的伦理关系等;其次,工程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关键词:工程 伦理关系 伦理机制 伦理效应 伦理责任 
走向低碳社会的能源—环境伦理审思被引量:4
《鄱阳湖学刊》2011年第1期104-109,共6页陈爱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08JA720004);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南大学"科技伦理与艺术"项目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
能源—环境问题是走向低碳社会的核心问题,而其关键又是能源问题。由于化石能源危机,我们必须探索如何走出过去先污染(环境)后治理的环境伦理困境,发展新型的洁净能源。同时,高碳能源的使用与消耗导致高碳排放,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
关键词:低碳社会 能源—环境伦理 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经济与伦理悖论的认同与超越被引量:5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陈爱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JA720004;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科技经济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乎深层伦理关系的运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仅关乎人的利益格局、生命品质和情感价值,而且直接关乎人类发展的前景;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经济与伦理的悖论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并...
关键词:经济 科技 伦理 悖论 生态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