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

作品数:56被引量:11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唐乐王丽丽陆颖梅冬华刘子伟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广告业大数据时代数字媒体广告创意更多>>
发文期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广告》《新闻与写作》《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下一站,华釜青年奖!
《中国广告》2024年第8期61-62,共2页李华强 
复旦广告学子与华釜青年奖第一次邂逅,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一切都在线上开展。动用了无数个腾讯会议室进行动员、辅导、讨论、线上PK……2022年同学们最终拿了水晶奖,新鲜、刺激,虽然疫情原因未能去釜山,但感觉已经旗开得胜了!于是次年...
关键词:腾讯 釜山 水晶 
华釜青年奖,2025再见!
《中国广告》2024年第8期63-63,共1页田玫 
5月15日,华强老师在课程群中发了一条征集消息,说复旦广告系要组建三支小队参加本次的华釜青年奖,欢迎同学们报名。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华釜青年奖”这个赛事,当我点进公众号推文,看到“24小时创意挑战赛”时,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急忙联...
关键词:课程群 挑战赛 赛事 报名 青年 
扬帆,去远方看看
《中国广告》2024年第8期64-65,共2页胡梦周 
2024华釜青年奖是我参加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广告比赛。在认识广告、学习广告还不到一年的时候能够参加这样一场比赛,快速丰富了我对行业的认识、培养了我的洞察和创意产出能力,我感到无比幸运。初次听到“华釜青年奖”的名字是在学院...
关键词:经验分享 产出能力 广告 青年 
感谢每一个舞台
《中国广告》2024年第8期66-66,共1页许佳怡 
6月刚刚结束在华釜青年奖舞台上的提案,超出预期地和同伴拿到了铜奖。还记得看到PPT怎么都放不出来的时候拿着话筒的手都在发抖,看着台下评委老师发现自己已经把凌晨写的讲稿完全忘光,但是逼着自己深呼吸把找到的洞察、想到的创意和其...
关键词:PPT 深呼吸 舞台 
灼烧、认同与共生——城市与品牌的三重生命
《中国广告》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李华强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城市沟通力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考察”(项目编号:22JJD860003)阶段性成果。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城市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对“城”与“市”的概念是有区分的,“城”指由墙围合而成的城郭、城邑;“市”则指商品交换之地。西方亦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即工...
关键词:三重生命 交易中心 社会分工 农业劳动 商品交换 马克思主义 人类文明 
光影品鉴
《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李华强 
氤氲雾气、水中沙洲、伶仃孤树……大自然精心布置好这个舞台,等待观者的到来。摄影师如约而至,摄下这一精彩画面。画面为对称式构图,让这棵执拗、孤傲的中年之树占据画面的中心,而右侧的水中小丘则打破了对称式构图可能导致的呆板,使...
关键词:如约而至 对称式 墨分五色 摄影师 
酷,可以有不同定义
《中国广告》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丁耘 李华强 
李华强:提到“青年创想”,最先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但不同的是,通过某种介质,它又可被感知并触及。年轻化代表了时代最强音,与品味、科技、格调和生活方式产生共鸣。时代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年轻的力量,因此,我们很...
关键词:时代最强音 年轻化 创造力 精神气质 年轻人 
综述:新时代的创意哲学三问——由2021天与空创意节引出的思考
《中国广告》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李华强 张秀贞 
2021年11月12日—14日,被誉为"创意界春晚"的第三届"天与空创意节"在复旦大学圆满举办。本次创意节由天与空广告公司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指导。整整三天,26位创意嘉宾、6位广告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广告创意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告公司 广告创意 学术指导 发展前景 复旦大学 天与空 
从对话到联结:建构创意业界与学界联动的莫比乌斯环
《中国广告》2022年第1期48-49,共2页李华强 
第三届天与空创意节以65万人次的线上观看量、7900万的网络曝光量一举成为2021年度中国创意界的"爆款"。本次创意节不同于前两届的一大特色是增设了业界与学界联动的机制,邀请了26位业界嘉宾分享实践经验,同时设置了学界与业界的互动环...
关键词:互动环节 联动 中国创意 莫比乌斯环 网络曝光 实践者 实践经验 天与空 
“丧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中国广告》2021年第1期53-56,共4页张婷婷 王迪 
2016年,"葛优躺""蓝瘦,香菇""感觉身体被掏空"成为横扫网络的热词;2017年,"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扎心了,老铁""保温杯里泡枸杞"等热词在网络中流行;2018年,"都行,可以,没关系""人间不值得"这样的"佛系"话语风靡网络,背后一脉相承的"丧"...
关键词:亚文化形态 新媒介环境 互联网 保温杯 丧文化 新媒介语境 热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