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作品数:40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杨茂明陈星群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主题:儒家朱次琦经学汉宋之争经世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复印报刊资料(美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充足的可能性:效用、理由与充足主义
《逻辑学研究》2025年第1期110-127,共18页唐英英 
充足主义是当代富有影响的分配正义理论。根据这种理论,让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充足状态是分配正义的要旨。理论界对于充足水平的具体刻画以及如何确定充足水平莫衷一是。但是,充足主义理论家普遍承诺充足具备“前分配性”:划定充足水平...
关键词:充足 效用 理由 选择 偏好 
艺与心:以《政艺通报》为中心探讨晚清岭南学人融粹中西物质之学与精神之学的尝试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3-55,共13页李辰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规划项目“晚清哲学与近代广东学派研究”(SZ2022B006);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读书堂集》整理和研究”;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
在传统学术通向现代学术的转型历程中,以邓实、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岭南学人以《政艺通报》为平台,通过检讨“艺”与“心”这两个关涉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制度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思想观念,展现出学人基于中国传统学术的内在发展线索...
关键词:艺学 经学    哲学 国学 
美的神话:消费社会和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身体控制工具
《哲学进展》2024年第7期1464-1471,共8页贾宁 
进入消费社会之后,人们对美的追求发生了变化,在产品能够被销售出去的目标的驱使下,资本家们设立美的标准和规范,借助广告、杂志、电影等媒介的宣传力量,美的神话成为了一种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不断地制造恐惧和负罪感,以使得女性唯有...
关键词:消费社会 身体 美的神话 
观射——一项儒家经典礼仪的意义建构
《现代哲学》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余树苹 
射礼作为古代八礼之一,曾在古人的生活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礼记·射义》是研究射礼意义的重要依据,但后人鲜少从“射礼”本身的特点着手进行分析。箭与射箭是一种物品、一项活动,因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作为“男子之事”而形成独特的...
关键词:射礼 《礼记·射义》   
“木兰式”的女性困境分析及解放出路
《哲学进展》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贾宁 
《木兰辞》中的木兰这一人物代表了中国妇女的处境,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借用“木兰式女性”一词来指称为了进入男权社会,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真正的女性性别,选择伪装成男性的女性的处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孝悌外衣的遮蔽下,木兰式女性背后...
关键词:花木兰 女性困境 妇女解放 镜像理论 
调解与表达——论舞台幽默艺术与城市文化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2023年第4期66-73,191,共9页陈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幽默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1BZX126)。
舞台幽默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都市表演,通常会关注与城市相关的主题,如城市生活、政治和文化事件、社会问题、习俗行为等。舞台幽默艺术节目的受众大多来自城市,而一些舞台幽默艺术也因城市之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城市文化为舞台幽默艺...
关键词:幽默 都市 公共空间 反馈 
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
《文史天地》2023年第12期1-1,共1页问永宁 
人类学者一再指出,一个社会群体在寻找自身文化的边界时,都会“发现”本身的传统文化,并对此一文化重加评估。相关研究一再证实:一个社会群体,往往是透过对“过去”的选择、重组、诠释,乃至虚构,来创造自身的共同传统,以便界定该群体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驱力 人类学者 精神力量 社会群体 积极培养 突出特性 梁启超 
从交互主体视角看儒家对世界伦理的贡献
《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冯骏豪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二十世纪港台地区中国文化发展观研究”(SZ2022B009)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学者尝试反思西方主流的追求普遍规则的伦理学理论,以着重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关系互动的方法诠释儒家的道德哲学与伦理观,并认为这是儒家能够贡献未来世界伦理的所在。儒家通过家庭与社会以及前人与后人的关系网络,以实践与示范作为...
关键词:儒家 交互主体性 世界伦理 
“心”“理”之间——试析朱九江《答求书者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3-69,共7页李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ZX029);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Z2022B006)。
《答求书者书》是朱九江书学思想的侧面写照,一个看似“孤掌难鸣”的拒书行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纯真本质,践行了“孔子的学说,是以知为手段,以行为目的的学说,亦即是以成就道德为目的的学说。”朱九江与谢兰生、康有为之间的书学...
关键词:朱九江 书学 心学 谢兰生 康有为 陈白沙 
教化与经世:九江学派的经学诠释——以简朝亮相关著述为中心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4期41-47,55,共8页李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九江学派与晚清思想转型研究”(18CZX029);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晚清哲学与近代广东学派研究”(SZ2022B006)阶段性成果
朱次琦的经学观建立在对汉宋学术的反思之上,其“四行五学”教学法以躬行实践为先,尤其强调经学的教化与经世意义。简朝亮则接续其师,认为过往的清代经学研究忽略了朱子经学的既有成绩,提出对马郑之学亦应予以批判性吸纳,进以完成融粹...
关键词:九江学派 汉宋之争 经学诠释 哲学 国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