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被引量:28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方燕陈应龙杨凌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主题:水土保持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小麦黄土丘陵区更多>>
发文期刊:《灌溉排水学报》《麦类作物学报》《中国农学通报》《应用生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Meta分析的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改良措施效果评价
《水土保持学报》2024年第6期302-309,共8页段顺霞 刘嘉元 赵宏祥 李秧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E0115300)。
[目的]黄土高原苹果园直接面临土壤酸化、结构恶化、肥力退化及保水能力差等问题,有效的土壤改良技术对改善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质量、促进果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改良的75篇文献1302对田间试验数...
关键词:META分析 土壤质量评价 覆盖 施肥 土壤改良剂 
地球关键带土壤微生物介导有机碳转化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2024年第7期165-174,共10页杨阳 王宝荣 孙慧 周媛媛 乔江波 宋怡 张萍萍 李自民 王云强 安韶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7241,42307440);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人才项目(2023430);陕西省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23BSHTBZZ27)。
地球关键带是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岩石圈高度交汇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也是联结气候系统-地表过程-地球深部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桥梁,微生物在地球关键带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识地球关键带结构与功能,阐...
关键词:地球关键带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碳循环 碳汇效应 
黄土风沙区土壤培肥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23年第7期95-101,共7页朱晓月 方燕 上官周平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70201);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计划专项(SXLK2020-0101)。
黄土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剧烈,土地沙漠化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针对沙地土壤肥力低下及农业和生态利用潜质较差的特征,中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采取了大量措施对风沙土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改良。经过几十年的...
关键词:风沙土 培肥 土壤结构 作用机制 生态恢复 
玉米发育期模式在我国主要产区的适用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年第9期1477-1489,共13页康晓凤 邬定荣 田琪 谭姣姣 马玉平 于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Z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124006,41730645)资助。
发育模式是预测作物发育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主要工具。模式在变暖环境下的适用性对作物产量评估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比较了机器学习算法(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以及3个机理发育模式[MAIS(maize simulation)、Beta和耦合响应与适应机制的...
关键词:发育期 机理发育模式 机器学习 气候变暖 玉米 
植被恢复和覆土厚度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被引量:6
《水土保持通报》2022年第2期98-106,共9页张鹤 费洪岩 韩凤朋 王钰 潘若鹏 毕博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同类型退化植被恢复重建技术”(2017YFC05045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801)。
[目的]研究植被恢复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状况,明确对于砒砂岩地区土壤保水保肥效果最佳的植被恢复类型,为砒砂岩区的生态修复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准格尔旗暖水乡裸露砒砂岩向覆土砒砂岩过渡区域,以...
关键词:砒砂岩区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互惠共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被引量:6
《微生物学通报》2020年第11期3899-3917,共19页蔡昕悦 刘耀臣 解志红 陈应龙 刘润进 
青岛市科技富民计划(17-3-3-57-nsh);NSFC-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806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101,31272210)。
所谓互惠共生微生物(mutualistic symbiotic microbes,MSM)是指能定殖其他生物构建互惠共生体系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互惠共生细菌、互惠共生放线菌和互惠共生真菌等。MSM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物种多样性丰富,涉及原核生物界和真菌界等。MS...
关键词:共生细菌 共生放线菌 共生真菌 宿主动物 寄主植物 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被引量:19
《土壤学报》2020年第2期392-402,共11页马任甜 胡斐南 刘婧芳 许晨阳 杨志花 王子龙 赵世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236,4170126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AB2016B07)资助。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电荷是土壤具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以及表面电位是土壤胶体颗粒重要性质,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运用带电颗粒表面性质联合分析法,测...
关键词:表面电荷性质 土壤胶体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纳米碳混合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水分分布影响被引量:9
《水土保持学报》2018年第3期152-159,共8页薛文强 周蓓蓓 毛通 陈晓鹏 王全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39009,41371239); 陕西省科技支撑项目(2013KJXX-3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Q5161); 西安理工大学特色研究计划项目(2016TS013)
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土柱试验,利用TDR和张力计分别研究土壤中纳米碳混合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土壤水分分布以及纳米碳混合层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含有纳米碳的土壤在相同入渗时间内累积入渗量减少...
关键词:纳米碳混合层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持水性 土壤水分分布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转运的影响被引量:7
《麦类作物学报》2018年第3期285-292,共8页李媛媛 李玉萍 王楠 李红兵 张岁岐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22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20)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穗部的干物质生产潜力,以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二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四倍体)、碧蚂1号(T.aestivum Bima 1,六倍体)3种不同染色体倍性小麦为材料,在干旱和灌水两种水分处理下,比较不同倍...
关键词:不同倍体小麦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产量 贡献率 
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被引量:12
《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第2期112-118,共7页马芊红 张光辉 耿韧 王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308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621061)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探讨我国东部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依据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选取了36个采样点,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污染指数 坡耕地 水蚀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