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代换系

作品数:59被引量:27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继新王洪刚陈新宏武军王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保健医苑》《麦类作物学报》《遗传》《中国农学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杂交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DH2322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被引量:3
《作物学报》2015年第2期207-213,共7页王秀娟 陈新宏 庞玉辉 敬樊 张军 胡思远 昝凯 武军 杨群慧 赵继新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50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JZ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QN2011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资助
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等技术,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对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材料H8911与硬粒小麦D4286杂交F4代分离群体中株系DH2322进行了综合鉴定。华山新麦草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鉴定表明,DH2322含有华山新...
关键词: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SCAR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SSR STS 
普通小麦-奥地利黑麦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鉴定被引量: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期63-68,75,共7页曾兴权 王长有 刘新伦 吉万全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6CB7082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基金项目
【目的】检测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奥地利黑麦杂交后代选育出的、形态学稳定的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黑麦遗传物质。【方法】在室内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学方法、基因组原位杂交、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关键词:奥地利黑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SCAR标记 SSR标记 异代换系 
从创意到创新,再到创造——访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院士
《中国农业信息》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杨冬赓 武云 
李振声,男,1931年生,山东淄博人;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远缘杂交后代 小麦品种 染色体工程育种 第三世界科学院 创新 创意 异代换系 
小麦-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异代换系中一个新的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被引量:5
《科学通报》2005年第6期535-539,共5页何道一 王洪刚 
以抗白粉病的小麦-长穗偃麦草异代换系山农551为材料,在接种小麦白粉病菌48h制备样品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山农551在白粉病菌侵染早期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接种病菌48h后提取RNA,利用cDNARDA和RACE技术克隆WRP1和RPW2共2个基因....
关键词:长穗偃麦草 异代换系 抗白粉病 丝氨酸 酶基因 克隆 磷酸 NORTHERN杂交 Southern杂交 电子显微镜观察 氨基转移酶 小麦白粉病菌 RACE技术 基因组DNA 杂交信号 BLAST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病菌侵染 cDNA 同源序列 RNA 后提取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被引量:16
《Acta Genetica Sinica》2000年第12期1080-1083,T003,共5页原亚萍 陈孝 肖世和 辛志勇 张增艳 林志珊 马有志 胡汉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从13株小麦-大麦杂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3条大麦Betzes 2H染色体的材料(2n...
关键词:基因组原位杂交 RFLP 小麦 大麦 异代换系 
超高产小麦新品系906
《农村农业农民》1998年第7期14-14,共1页 
由"河南省亩产750公斤小麦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首席专家、省九届人大代表沈天民采用远缘杂交方法,将黑麦的染色体成对或片段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历经近10年时间,成功地培育成了黑麦-普通小麦异代换系和易位系小麦新品系906...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 小麦超高产育种 普通小麦 新品种选育 杂交方法 异代换系 小麦品种 染色体 栽培技术研究 易位系 
利用缺体回交法选育小黑麦异代换系的研究被引量:7
《生态农业研究》1996年第1期33-36,共4页穆素梅 钟冠昌 李振声 李滨 
以4D缺体为母本,黑麦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后16~18d进行幼胚培养,培养的试管苗用0.05%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的植株再用缺体回交1~2次,就可获得小黑麦异代换系。在第二次回交的F_1(B_1F_1)代里,单体代换植株占18.5%;双单体代换占24%,...
关键词:小黑麦 异代换系 缺体回交 杂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