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

作品数:4226被引量:2347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作友颜敏卞东波姜怡魏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优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主持人的话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3期1-2,共2页陈戎女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跨文化戏剧”(intercultural theatre)的实践与理论在国际剧坛风起云涌,国内外学界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内涵与跨文化表演打开的文化再现空间,由此推动了研究范围更阔大的“中外戏剧的跨文化研究”应运而起...
关键词:跨文化阐释 数字空间 跨文化研究 应运而起 异域文化 他者文化 主持人 本土文化 
错位的想象与困惑的接受——从《丽莎的哀怨》生成的异域文化语境谈起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2期129-145,共17页张煦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社会转型期文学探索的想象性建构:‘谢拉皮翁兄弟’小说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9EWY015)的阶段性成果。
《丽莎的哀怨》是蒋光慈作品系列中颇受争议的一部。自出版之初,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政治立场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即便是在文学史价值重估的今天,蒋光慈也仍未摆脱与其笔下女主人公丽莎一体同构的阴影。事实上,如果将这部小说置于以卡...
关键词:蒋光慈 《丽莎的哀怨》 卡拉姆津 《可怜的丽莎》 影响 接受 
作为一种双向阐释的异域诗歌史写作——以《俄罗斯诗歌通史》为例
《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1期207-211,共5页王志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编号17ZDA28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罗斯文化精神与俄罗斯诗学”(编号16JJD7500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人如何写外国文学史,中国人如何写外国诗歌史,在比较的视域中来看,也还是个问题。最近,我读到了郑体武、马卫红撰写的两卷本《俄罗斯诗歌通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年。以下或简称"通史";其中"古代-19世纪卷"简称"通史1";"20-2...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 诗歌史 双向阐释 俄罗斯诗歌 文学史写作 通史 异域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序聂友军《日本学研究的“异域之眼”》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4期195-198,共4页严绍璗 
聂友军博士的大著《日本学研究的“异域之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50年间一批旅日欧美学者组成的“日本亚洲学会”及其编刊的《日本亚洲学会学刊》(TASJ)作为研究对象,检讨了这半个世纪...
关键词:日本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 70年代 19世纪 知识状态  学会 
中外叙事文学母题比较研究的理论建构——关于王立《传统故事与异域传说——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1期197-200,共4页王宪昭 
欣读王立教授新作《传统故事与异域传说——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被其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文理所感染。该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表现出文学母题研究与中印文学比较的大手笔和新探索。
关键词:文学母题 文化研究 传说 故事 传统 王立 叙事 厚积薄发 
旅行写作、帝国叙述、异域再现——当代英美“旅行写作”研究述评被引量:10
《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1期153-163,共11页陈晓兰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旅美游记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3YJA751007)成果
西方学者将旅行写作的史前史上溯至《圣经》和《奥德赛》。自16世纪以来,写作就是旅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旅行写作被公众广泛阅读。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旅行写作才开始受到英美学界的严肃对待,并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旅行...
关键词:旅行写作 帝国叙述 异域再现 真实与虚假 
异域话语的重新建构——许地山的南洋叙事及其意义
《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3期96-107,共12页颜敏 
许地山的作品显现了从晚清到"五四"的时代转换中,现代中国的南洋叙事发生的种种变化。首先,晚清带有观游印象的写实方式转换为带有想象性的写意形式;其次,南洋"人"的形象由晚清"沉默的他者"转变为有反思精神的启蒙者形象;第三,中国与南...
关键词:许地山 南洋 异域话语 叙事 
郁达夫“沉沦”情结中的异域因子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3期39-49,共11页孙宜学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忧郁、感伤为抒情主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自我分裂、心理病态的多余人形象。郁达夫这种审美风格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与他对外国文学的创造性的吸收密切相关。但...
关键词:郁达夫 多余人 中国传统文化 中外文学关系 
异域的洞见——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国外传播与研究》被引量:3
《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1期148-151,共4页吴昊 
过去的百年,国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接受由注重“四书五经”的译介到文学的影响比较,再到立足于中国语境对文学文本和文学史开展多向度研究,认识不断深化。上世纪70年代前欧美汉学家多继承传教士汉学研究传统,主要是影响比较。70年代...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20世纪 国外 传播 “四书五经” 文学研究思想 影响比较 70年代 
新书架
《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2期31-31,共1页
杨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百花文艺文艺出版社2009年 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以翻译为其重要标志,又以翻译为其由外而内的启发性动力。翻译借助异...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翻译文学史 文艺出版社 书架 异域文化 2009年 二十世纪 审美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