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发掘

作品数:100被引量:35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宇信李学勤刘一曼郭胜强岳洪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精华》《大众考古》《华夏考古》《文史哲》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易县燕下都的田野考古
《大众考古》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吴丽(文/图) 
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度重大项目“金石学传统与考古学中国特色构建”(项目编号:2022AH040010)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的田野考古实践对于了解中国考古学初期的田野水平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陈星灿先生从史前考古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不同团体、不同学人在此时期的相关发掘活动,对其田野考古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陈洪...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 田野考古 史前考古学 安阳殷墟 燕下都 殷墟发掘 民国时期 发掘活动 
考古信息集锦
《大众考古》2023年第5期90-90,92,93,共3页
《商代考古与甲骨学》刘一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3月本书上编既从宏观上总结数十年来殷墟地区商代考古发掘的收获,也从微观上对殷墟发掘中发现的一些遗迹(如基址、墓葬、车马坑等)及遗物(如青铜礼器、兵器、刀等)进行具体的研...
关键词:甲骨学 商代考古 车马坑 甲骨文 青铜礼器 整理与研究 殷墟发掘 分期断代 
殷墟“戴伽奴隶陶俑”的定名
《大众考古》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高移东(文/图) 
安阳殷墟小屯出土的商代“戴奴隶陶佣”,长期作为奴隶社会的标志性文物被选入大中学校的历史教材中。由于“戴奴隶陶角”所在的遗迹单位以及形制、数量等考古信息缺失或报道不详,其性质、定名或与实际不符,值得探究一番。发现经过及其...
关键词:安阳殷墟 胡厚宣 灰坑 大中学校 历史教材 殷墟发掘 信息缺失 陶俑 
殷墟十五次发掘形成的中国考古地层学叙议(下篇)
《边疆考古研究》2021年第2期359-383,共25页许永杰 
三、提升时期这一时期殷墟发掘的有关考古地层学内容的文章主要是石璋如的《殷墟最近之重要发现附论小屯地层》及相关文章,该文报道的主要是殷墟第八、九、十三、十四和十五次发掘小屯遗址的情况。而第十、十一、十二次发掘侯家庄西北...
关键词:侯家庄 王陵区 考古地层学 石璋如 殷墟发掘 十二次 梁思永 小屯 
2008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J15发掘简报
《三代考古》2021年第1期93-108,781-785,共21页岳洪彬 岳占伟 王祁(图) 吴梦洋 胡进驻 刘小贞(图) 岳小燕(图) 
2008年2月至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南约700米的刘家庄北地,配合花园庄村搬迁项目进行基建发掘,发掘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取得重要收获。相关信息已经以简报形式刊登于《考古》200...
关键词:刘家庄北地 发掘面积 河南安阳市 国家文物局 圜底罐 《考古》 殷墟发掘 花园庄 
董作宾之甲骨学研究
《语言研究》2021年第3期85-92,共8页王斐 
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董作宾甲骨学著作之整理与研究”(202024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董作宾甲骨学研究”(CCNU18XJ018)。
董作宾是甲骨文研究领域继"罗王二人"之后最突出的领军人物,其学术贡献的特点在于不仅仅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所建树,在甲骨的科学发掘及著录、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龟甲占卜程式及甲骨文实物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是20世纪以来...
关键词:董作宾 殷墟发掘 甲骨学 学术史贡献 
为历史文物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人大》2021年第10期41-42,共2页侯朝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历史文化保护,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从早年的殷墟发掘,到二里头遗址发掘,再到当下三星堆遗址的大面积发掘,充分体现着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发展特征。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 二里头遗址 历史文化保护 三星堆遗址 殷墟发掘 历史文物保护 多元一体 文化自信 
新时代殷墟发展的策略研究
《休闲》2020年第11期0094-0095,共2页李景慧 
安阳殷墟是世界级、划时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资源宝库,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自 1928 年试掘以来,历经 近百年,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殷墟本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同许多考古类、历史...
关键词:殷墟发掘 申遗 文化遗产 
论殷墟早期发掘中史语所与豫省府间的纠葛——兼及傅斯年、李济普及科学考古知识的肇始被引量: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6期145-151,共7页徐有礼 
殷墟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境内,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商代都城遗址。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殷墟科学考古的起点。但是不久,得到省政府支持的部分河南学界人士介入其中,迫使史语所的发掘工作在1930年前...
关键词:殷墟发掘 中央研究院 河南省政府 傅斯年 
董作宾与历史语言研究所殷墟发掘(1928~1937)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8年第2期129-142,共14页苏晓涵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重构中国:中国现代史学的知识谱系(1901~1949)”(项目编号2017-01-07-00-05-E00029)的阶段性成果
在殷墟发掘中,董作宾作为历史语言研究所中河南籍学人,虽受制于时代政治与学术制度,却能官方接洽与私人交谊并用,利用其对省情民情之熟悉,在化解中央学术机构与地方、域外学人等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工作塑造良好外部环境。董氏参...
关键词:董作宾 殷墟发掘 历史语言研究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