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心对映

作品数:22被引量:6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冯效刚冯长春罗艺峰茅原范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青年文学家》《四川戏剧》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音心对映”本质下的音乐“美育”新思路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期134-136,共3页邵红超 
在全面深入推进美育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实践改革迫切需要向更高阶段发展,找出音乐教育发展所遗留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全面、深入的解决方案,成为我们当下全面推进美育实践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立足于音乐教育实践中音乐本质之“音心对...
关键词:音心对映 音乐美育 “真”“美”“善”融合 音乐文化全局观 
钢琴演奏过程中的美学内涵
《四川戏剧》2017年第1期154-157,共4页关晨忱 
钢琴演奏是音乐表演环节的方式之一,同样具有二度创作的成分,表演者承担着诠释作品基本面貌的任务同时,也呈现着自身。表演者的演奏是复杂的心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主体的内心听觉和想象通过相应的技巧转化为可听的音响。演奏过程不仅...
关键词:演奏素质 音心对映 美学内涵 实践 
闻歌始觉有“情”来——浅谈语文课堂中的音乐渗透
《华夏教师》2013年第9期90-90,共1页陈云 
中国文学向来就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作吟唱。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音乐和其他艺术的整合,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和情感紧相联系,认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音心对映”。郭沫若也说...
关键词:音乐 语文课堂 中国文学 《诗经》 《乐记》 音心对映 郭沫若 艺术 
中西对音乐存在方式哲学思考的微探
《大观周刊》2012年第21期36-37,共2页杨帆 
本文从艺术的感性材料、音乐的形式要素的存在方式和对形式把握的主客观的统一、音心对映论、探讨了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思考与比较我国和西方对此问题的不同阐释。
关键词:存在方式 感性材料 形式要素 音心对映 
近20年音乐美学界有关“音心对映论”争议述评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X期106-106,共1页李佳宸 
"音心对映论"是由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李曙明教授提出的有关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的命题。然而,该命题在音乐美学学术界存在着较多争议,其中不乏批判的声音。甚至由此引发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音乐美学界的一场大讨论。笔者通过对1984年...
关键词:“音心对映论” “音心对映” 
浅议音乐艺术的存在
《才智》2012年第3期225-226,共2页涂江涛 
古今中外对于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主要存在"自律","他律"以及"和律"三种说法,本文主要从音乐的起源以及人类实践活动在音乐存在方式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并引用文献论证了"音中有心,心中有音""音心"互注之结论。
关键词:他律论 自律论 和律论 音心对映 
质疑《声无哀乐论》——读评《声无哀乐论》兼议《音心对映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韦亦珺 
文章首次将《声无哀乐论》和《音心对映论》作为迄今为止《乐记》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相提并论,并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系统地对《声无哀乐论》进行读评,肯定其与《乐记》一脉相承,同时提出嵇康以《声无哀乐论》反对《乐记》的"音有哀乐...
关键词:偷换概念 蓄意妄辩 东拉西扯 漉沙观金 音心对映 
回眸与反思——由“音心对映论”引起的问题意识被引量: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1-8,共8页杨和平 
本文取"音心对映论"这一改革开放后音乐美学研究领域兴起的焦点视域,通过对问题逻辑起点的理论梳理,进而对论争的焦点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又从"音心对映"与"乐心对映"、"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基于历史"与"超于经验"这三个层面进行了比...
关键词:音心对映 问题意识 音乐美学研究 
“音心对映”是如何可能的——在“音心对映论”研讨会上的发言被引量:6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3期128-135,共8页茅原 
学习了西北民族大学编辑的《"音心对映论"研讨历史文献》(简称《文献》),获益匪浅。大家争论的问题有很多。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反映究竟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音心对映如果不可能,音心对映论就不成立。如果可能,那么,"音心对映"是如何可...
关键词:反映 信息 层次性 
“音心对映论”争论的意义及其问题被引量:2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7-13,共7页宋祥瑞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有四个意义:一是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二是推进了对中国音乐美学原理的研究;三是推进了中西音乐...
关键词:音心对映 自律论 他律论 和律论 音乐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