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

作品数:2522被引量:1669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梁宝忠谢孝珍周宝全鲍忠明李天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色彩探析——以前奏曲《帆》为例
《当代音乐》2025年第3期91-93,共3页胡亚哲 翟庆玲 
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JJKH20220479SK)。
印象派音乐是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它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强调音色、旋律及和声的色彩感,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乃至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彪西个人角度并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开拓者,他总是想方设法地远离“印象派”称呼。...
关键词:印象派 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 前奏曲 
论毕加索的变形
《上海文化》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何浙丹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身体视域下西方艺术观念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020BWY029);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战略创新团队;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如何才能看到一个生动的女人,而不是那画面让我们想到的女人,这是西方艺术史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即使到了印象主义后期塞尚的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探寻的努力。正如梅洛·庞蒂评价塞尚作品时所说,可见者不是事物的影像,它就是事...
关键词:西方艺术史 印象主义 塞尚 毕加索 梅洛·庞蒂 强大冲击力 一幅画 可见者 
战后法国印象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再融合——以皮埃尔·桑坎《长笛与钢琴小奏鸣曲》为例
《黄河之声》2025年第2期176-178,199,共4页庞婷婷 
《长笛与钢琴小奏鸣曲》这首被誉为如烟花般美丽、精致,有着如同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e)一样风格的作品由皮埃尔·桑坎(Pierre Sancan)于1946年所创作,融合了法国当代多元化的音乐语言特征,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最具代表性的长...
关键词:印象主义 新古典主义 长笛 小奏鸣曲 
巴洛克时代风格对印象主义的影响——以伦勃朗晚期作品为例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23期35-37,共3页张旭东 
巴洛克与印象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西方艺术流派在风格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沃尔夫林曾指出:印象派的基本原理在巴洛克时期已经存在。文章以伦勃朗晚期作品为例,沿着沃尔夫林这一观点进一步从观察方法、光影、色彩角度考察巴洛克时代风格...
关键词:伦勃朗 巴洛克 印象主义 沃尔夫林 
音符中的重建:战后法国歌剧的变革之路
《歌剧》2024年第12期70-77,共8页王雅宁 
20世纪法国歌剧从印象主义的细腻与象征主义的神秘,发展到新古典主义的简洁与现代主义的实验,再到后现代主义的跨界融合,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辉煌传统,还通过与哲学、文学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成为探索人类精神世界与时代问题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跨界融合 印象主义 人类精神世界 视觉艺术 新古典主义 后现代主义 象征主义 20世纪 
论福特《队列之末》中的听觉印象主义书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70-176,共7页万正发 胡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主题研究”(18AWW006);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队列之末》四部曲的听觉叙事研究”(CX20210588);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联合科研项目“福特小说的社会向善论思想研究”(20WLH29)。
英国小说家福特的四部曲小说《队列之末》聚焦一战前线的声音景观,通过听觉印象主义手法呈现战场境况,批判战争的惨痛后果,揭示社会矛盾与冲突。战场上的多元音景映照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抗争之音、毁灭之音与沉默之音构建出丰富的听觉...
关键词:福特 《队列之末》 声音景观 听觉印象主义 
拉威尔钢琴组曲《镜》之“丑角的晨歌”曲式探讨
《音乐天地》2024年第12期44-48,共5页严雪宁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中,莫里斯·拉威尔创作的钢琴组曲《镜》不仅洋溢着印象主义音乐特有的色彩魅力,其诞生的背景也同样别具一格。二十世纪初,拉威尔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他与一些反对保守、追求标新立异的艺术家们组成了“捣乱分...
关键词:钢琴组曲 拉威尔 色彩魅力 印象主义音乐 音乐创作 钢琴作品 《镜》 丑角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色彩研究被引量:1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时霞 
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钢琴作品中戏剧元素的运用与演奏--以建国后的乐曲为例”(项目编号:2020SYJ13)研究成果。
克劳德·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音色处理、节奏特征以及题材选择,可以揭示德彪西如何通过创新的音乐语言来呈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德彪西运用全音音阶、新...
关键词:德彪西 钢琴作品 印象主义 音乐分析 
钢琴表演中的塑形意义--德彪西《金鱼》的姿态解读
《民族音乐》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徐夏南 
本文从近年来热门的音乐姿态问题入手,通过德彪西《意象集》中的《金鱼》为个案进行音乐姿态与演奏解读角度的分析。姿态概念的诠释性、指向性、社会性、综合性可以在音乐分析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又从传统的乐谱文本分析中结合社会文...
关键词:姿态 音乐分析 音乐美学 印象主义 
“离开文学的尝试”:论罗扎诺夫“思想的印象主义”写作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4年第5期33-43,共11页王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国精神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文学印象主义发展的高峰期。彼时的印象主义美学在瓦西里·罗扎诺夫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而独特的呈现。在宗教神秘主义认识论的引导下,在重直觉、重个性、反理性、反实证主义的哲...
关键词:瓦西里·罗扎诺夫 思想的印象主义 印象式思想录 灵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