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性

作品数:177被引量:22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彭涛乔国强郎艳丽李冰申劲松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隐喻的“犹太性”:《尤利西斯》中的“犹太”书写与身份含混叙事的伦理意蕴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陈慧敏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始终将书写民族的道德史当成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乔伊斯意欲借助布卢姆这一反英雄人物的边缘化遭遇和隐喻的“犹太性”来揭示爱尔兰民族的伦理困境。通过“流亡”的布卢姆身份的含混书写,乔伊斯所要呈现的是包容差异...
关键词:乔伊斯 尤利西斯 犹太性 身份含混 
何以为家:菲利普·罗斯的犹太家庭模式建构
《海外英语》2024年第1期191-193,208,共4页丁润滋 张玉涵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何以为家’:菲利普·罗斯的犹太家庭模式建构研究”(BKJJ2022019);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校级立项项目“‘何以为家’: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犹太家庭模式建构研究--以菲利普·罗斯作品为例”(2022080132)。
家庭是犹太民族联系传统的纽带,贯穿于菲利普·罗斯作品的始终。《再见,哥伦布》《美国牧歌》《反美阴谋》等多部小说以家庭为载体,通过描写家庭成员在面临各种危机时所做出的选择,向读者展示在犹太民族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所爆发出的...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家庭模式 身份 文化碰撞 犹太性 
马拉默德《魔桶》中的犹太性解读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68-70,16,共4页刘丽 李金云 
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英格兰德短篇小说集《当我们谈论力安叙妮事·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中的暴力叙事”(JCX2021074);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及其新时代价值研究”(21ZD034)研究成果。
作为美国犹太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致力于其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犹太性及其独具匠心的犹太主题思想。在其代表短篇小说《魔桶》中,马拉默德展现了美国犹太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困苦生活和美国主流文化影响下带来的精神危机...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 《魔桶》 犹太文化 犹太身份 
从民族性到世界性—《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犹太性的迷失与回归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3期48-51,共4页杜启迪 
索尔·贝娄于1970年出版的作品《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展示了在美国自由主义文化思潮来临之时,以赛姆勒先生为中心的一个犹太家庭中出现的身份文化认同危机。犹太身份的迷失、坚守与重新认同的过程暗示着犹太性的失落,也暗含贝娄本人对...
关键词:《赛姆勒先生的行星》 民族性 犹太性 身份认同 世界性 
“被缚的祖克曼”三部曲中罗斯的超格托思想
《外国语言文学》2022年第6期79-89,131,共12页徐世博 杨金才 
出生于纽瓦克的罗斯在作品中抒发了他对儿时生活的犹太聚集区不同于其他美国犹太作家的独特情感。有“以他物之名名此物”之称的隐喻在小说《解剖课》中祖克曼的疼痛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疼痛”成为了一种文化隐喻。隐喻不是一种...
关键词:犹太性 超格托 戏仿 文化记忆 
弗朗茨·罗森茨维格之路
《天涯》2022年第6期198-205,共8页徐兆正 
一格舒姆·索罗姆在其回忆录《从柏林到耶路撒冷》中详细记载了那场对二十世纪所有欧洲犹太人影响深远的同化运动。其时,欧洲犹太人正在自愿同化与坚守犹太性的两难处境间摇摆不定。自愿同化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出以下论断:“关乎荣誉之...
关键词:犹太性 欧洲犹太人 两难处境 弗朗茨 维特根斯坦 耶路撒冷 回忆录 坚守 
生活与文化认同——论《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日常书写的多重意蕴被引量:1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2年第1期50-56,共7页朴玉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美国小说的国家认同研究”(18BWW060)的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21JGZ18,2021SZ1Y05)的资助
学界大多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艾·辛格在美国题材小说中渲染大屠杀幸存者的疏离情感和悲观情绪,这种观点忽略了辛格对于流散者文化身份建构主体意识的表达。本文认为,辛格的创作始终传递着流散民族主义思想,并体现在《冤家——一个爱情...
关键词:艾·辛格 犹太性 日常生活实践 文化认同 
露丝·贝哈的身份追寻与文化记忆
《文学教育》2022年第1期181-183,共3页张雨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疏离、传承与消解”(编号:17JK0030);陕西省科技厅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互联网+’时代宝鸡社火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编号:2018KRM055);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流变研究”(编号:17XWW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巴犹太裔美籍人类学家露丝·贝哈和她的犹太家族、犹太族群承受着流散哀伤。露丝·贝哈意识到流散的犹太人面临身份危机,他们既渴望保持种族纯粹,又必须正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种族融合。露丝·贝哈将自己无处安放的乡愁借由房屋钥匙和...
关键词:身份建构 文化记忆 回忆空间 流散 犹太性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评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100-104,共5页王祖友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悖论诗学视角下的拉美当代小说研究”(20SWB-31)。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犹太...
关键词:《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 犹太性 米德拉什 辩证思维 
论《丹尼尔·德龙达》中的异国形象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35-140,共6页曲涛 矫杰 
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英国19世纪小说中犹太人物形象叙述研究”(2019JYT11);大连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科研基金项目“英国维多利亚小说犹太形象及其犹太性书写研究”(2017XJYB08);2018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比较形象学视域下《丹尼尔·德龙达》中‘异国’形象探究”(YJSCX2018-068)。
《丹尼尔·德龙达》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乔治·艾略特的收官之作,凝结着其关于宗教、历史、文化等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思考与沉淀。艾略特在小说中塑造的几位犹太人物,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作者的犹太伦理思想。现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的...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 《丹尼尔·德龙达》 比较形象学 “异国”形象 犹太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