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玉

作品数:36被引量:16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菲利普·罗斯主题跨国国家认同共同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共同体思想
《外国语言文学》2024年第4期90-100,135,136,共13页朴玉 黄超 
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中西部农民乔德一家在自然灾害与农业机械化双重胁迫之下的西迁之旅。学者们充分挖掘作品中的生态意蕴,并认为斯坦贝克通过描摹流民群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展现出农民...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共同体 “方阵理论” 
“冷山不冷”:论查尔斯·弗雷泽《冷山》中的家园共同体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张端 朴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BWW060)。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以《冷山》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冷山住民的家园书写闻名遐迩,而“共同体”理论内涵则成为理解冷山这一家园本质的关键。该作以人物对“共同体”理念的感知与实践为主线,真切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家园共同体图景...
关键词:查尔斯·弗雷泽 《冷山》 家园 家园共同体 
菲利普·罗斯《反美阴谋》的历史记忆意蕴
《外语教学》2023年第6期102-107,共6页朴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美国小说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8BWW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美国文学:理论与批评”(项目编号:2022jlyjp09)的资助。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反美阴谋》虽然看似架空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历史,讲述一个犹太家庭在种族主义思潮冲击下的境遇,实则通过多重记忆书写,对族群中心主义的身份话语体系提出了质疑,并参与了对美国国家认同问题的讨论。作品整合少数族...
关键词:《反美阴谋》 历史记忆 国家认同 生活实践 
厄普代克《恐怖分子》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
《当代外国文学》2022年第4期13-19,共7页朴玉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一流本科建设的美国文学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LPU784720190720071108)的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21JGZ18,2021SZ1Y05)资助。
学术界对于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评价不高,并将其视为“9·11”的应景之作。其实,厄普代克看似围绕一个穆斯林青年的未遂暴力行为展开叙事,实则揭示被边缘群体的身份焦虑与国内恐怖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国家...
关键词: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国家认同 国民教化 
生活与文化认同——论《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日常书写的多重意蕴被引量:1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2年第1期50-56,共7页朴玉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美国小说的国家认同研究”(18BWW060)的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21JGZ18,2021SZ1Y05)的资助
学界大多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艾·辛格在美国题材小说中渲染大屠杀幸存者的疏离情感和悲观情绪,这种观点忽略了辛格对于流散者文化身份建构主体意识的表达。本文认为,辛格的创作始终传递着流散民族主义思想,并体现在《冤家——一个爱情...
关键词:艾·辛格 犹太性 日常生活实践 文化认同 
论美国后“9·11”小说的国家认同阐释被引量: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47-52,共6页朴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WW060);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8B25);吉林大学本科教改项目(2019XZD005,sk202011)。
美国后"9·11"小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尤其表现为对"国家认同"这一公共领域中核心议题的批判性介入。作家们就国民身份强化、国族记忆建构以及国家身份选择等议题进行探讨,他们不仅捕捉超越种族、阶级、文化差异的共同体情感,表征...
关键词:美国小说 后“9·11” 国家认同 
拜占庭边疆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文艺争鸣》2021年第6期163-175,共13页李韦豫 朴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拜占庭世俗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BWW051)的阶段性成果。
边疆诗歌(Acritic Songs)指在9世纪前后出现在拜占庭帝国的史诗。(1)这些诗歌赞颂了驻守边境和保卫拜占庭帝国东部边界的男性英雄们(Akritai)的丰功伟绩。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是7到12世纪之间发生在阿拉伯和拜占庭两国间连绵不断的战争。
关键词:拜占庭帝国 形象解析 东部边界 历史背景 边疆 丰功伟绩 阿拉伯 
阿迪契《美国佬》跨国族群景观与文化主体建构被引量:3
《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4期28-35,共8页朴玉 孙乐岩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WW060);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8B25);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QY005)资助。
尼日利亚作家阿迪契以《美国佬》对于流散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书写而赢得赞誉。本文认为阿迪契将国际学生的成长与跨国族群景观书写结合起来,探究其心智渐趋成熟的历程。主人公置身不同族群中,既是观看者也是被看者,正是在看与被看过程中...
关键词:阿迪契 《美国佬》 族群景观 文化主体性 
与时俱进·视野开阔·创新思维--评《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第4期165-169,共5页朴玉 
新世纪外国文学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并积累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往来频繁的跨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新月异的数字革命和无孔不入的网络技术,不断颠覆人们认知的生物基因科技,引人震撼的“9・11...
关键词:文化交流 外国文学 生物基因 跨国经济 创新思维 恐怖袭击事件 新世纪 发展趋势研究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跨国视域中的“承认”与“成长”被引量:1
《外国文学》2019年第3期14-22,共9页朴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美国小说的国家认同研究(18BWW060);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后‘9·11’小说的国家认同表征研究”(2018B25)
学界大多从地缘政治、文化冲突等角度对莫辛·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展开研究,本文认为可以将其视为一部跨国语境中的成长小说。哈米德以主人公昌盖兹留学美国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其中交织着家境败落、情感纠葛等诸多变故,着力...
关键词:哈米德 承认 成长 跨国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