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本位

作品数:37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班彦美刘长林仇军罗永义孙燕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兰州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律与法:晚清中国的两种法律空间
《法律史译评》2021年第1期292-304,共13页 张一民(译) 
有清一代,清廷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其中包括死刑的审理及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1)然而,在清代发展初期,部分明代遗民明确表达了反对法典编纂及排满的意识形态立场。如,黄宗羲认为清廷的成文法与传统中国道...
关键词:法典编纂 成文法 同时代人 道德本位 晚清中国 执行程序 黄宗羲 意识形态立场 
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应对建议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76-81,共6页肖舒丹 陈富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KS095)。
网络群体极化导致的网络公共舆论危机不仅破坏网络生态,而且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群体极化主要表现为精英话语权力集中化、涉法事件舆论泛道德化以及社会伦理价值观异化等。剖析网络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得出,培育公共...
关键词:网络群体极化 公共舆论危机 公共精神 道德本位 舆论价值 
苏轼论“辞达”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0期84-92,共9页裴媛媛 
"辞达"二字是孔夫子以道德为本位的文辞观念的集中反映,自汉代以来,历代学者关于"辞达"的理解众说纷纭,大抵可以分为经学视域与文学视域两个角度,聚焦于"辞达于事实""辞达于理""辞达意而已"三个层面。正是在这聚讼纷纭的基础上,到了宋代...
关键词:苏轼 辞达 道德本位 文学价值观 
当代教师道德定位及职业追求的新思考
《吉林教育(综合)》2016年第24期40-40,共1页李思远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信息、思潮、意识等在各种空间广泛传播,曾几何时,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师生间、家校间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甚至是新对立,再加上媒体对某些教师、校长不端行为的过分炒作,更是给...
关键词:教师道德 “完人” 道德本位 不端行为 学校教育 职业追求 社会不良风气 师中 向善 特殊职业群体 
基于惩戒教育理论的体育惩戒研究被引量:11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77-83,91,共8页罗永义 仇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2ATY002)
体育惩戒是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性惩戒手段。当代社会对学校惩戒教育矫枉过正,使学校德育实践陷入困境。为丰富学校德育理论,采用文献研读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中外体育惩戒相关研究梳理发现:尽管缺乏相关教育法理支持,体育惩戒...
关键词:惩戒教育理论 体育惩戒 人性论 道德本位 惩罚系统 
浅谈语文教学中承载的德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年第8期108-108,共1页程洋 
语文爱国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永恒的主题。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形象鲜活的向我们诠释着爱国主义的真谛。教学中承载着丰厚的德育内涵,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彰显语文教育的无穷艺术魅力,突出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道德本位精神 
从利益本位向道德本位回归——基于政治学研究中价值基础的探讨
《探索》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王宝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研究"(10AZZ002);项目主持人:叶娟丽
按照不同政治理论所依据价值基础的不同,可以将政治理论分为利益本位理论和道德本位理论。前者认为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是利益,道德的实质在于维护某种利益诉求。后者则以完善个人道德为理论归宿,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超越利益的,围绕利益...
关键词:道德 利益 价值 道德本位 利益本位 
营造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美国品格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3期4-4,共1页关宁宁 
美国品格教育成功的改善了其道德缺失的情境,在社会、社区、学校三者的努力下,美国社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学校的道德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对道德的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对我国营造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
关键词:品格教育 校园文化 道德 
论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道德观——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22-29,共8页刘长林 
上海大学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世界史]资助项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东方杂志》为阵地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中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道德失范,主张解决中国问题要以"道德为本",这对扭转社会时弊,提醒人们注重道德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强调道德整合社会的本源作用时,对法律、制度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东方杂志》 文化保守主义 道德本位 
西南联大对道德本位的“大学之道”抉择——基于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视角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44-149,共6页杨吉华 
2011年度"云南教育发展与西南联大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开放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YED11Y003)
"大学"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大学"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适应于中国古代礼乐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古代大学,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小学"而存在,具有明显人伦色彩。与西方大学突出"求真"与"自由"的...
关键词:大学 大学之道 道德本位 西南联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