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平面

作品数:74被引量:59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胡裕树张文元朱怀宇潘赟曾娟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春秋榖梁传》“以”研究
《今古文创》2022年第4期66-68,共3页江裕婷 代轲帆 
前人鲜有对《春秋榖梁传》的虚字进行研究的情况。本文以《春秋榖梁传》中“以”为研究对象,将此传中的“以”字全部析出,并将其分为动词、介词、连词、副词、代词和“以”字构成的固定词组六类情况。本文着重探究《春秋榖梁传》中的“...
关键词:《春秋榖梁传》 “以” 语义平面 句法平面 语用平面 
《雷雨》“是”字句浅析
《现代语文》2021年第2期45-50,共6页吴奇敏 
曹禺的《雷雨》语言精炼,在句式上呈现出“是”字句居多的特点,形成了其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以《雷雨》作为封闭语料,从句法结构层面对所选“是”字句进行分类分析,从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中的“焦点”角度,来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封闭语料...
关键词:《雷雨》 “是”字句 句法结构 语义平面 语用平面 
《迎战卡米尔号飓风》的语篇分析
《校园英语》2018年第11期231-231,共1页周雯雯 
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从各个平面对文章进行解读.本文利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对《迎战卡米尔号飓风》从语音,词汇语义,以及句法平面进行解读,以期更好的解读原文,理解主题.
关键词:语音平面 语义平面 句法平面 
从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浅析“真是的”
《唐山文学》2017年第7期75-75,共1页陈延金 
一、从语义平面看"真是的" "真是的"是现代汉语口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习惯用语,有鲜明的表态意味,有两种语义类型:1.表示肯定确认;2.表示责怪抱怨。
关键词:语义平面 语用平面 习惯用语 使用频率 现代汉语 语义类型 语里 
“好不X”结构的语义语用研究
《山西青年》2016年第16期87-87,共1页董小楠 
"好不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有时候是一个词,有时相当于一个短语。我们将从语义平面和语用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同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语义,即肯定式和否定式,首先从语义平面分析两种不同语义的特点及"X"的语义...
关键词:“好不X”结构 语义平面 语用价值 
用“三个平面”理论拓展中学生语言习得的深度
《职业教育》2016年第7Z期75-77,80,共4页吕艳清 
汉语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具有巨大的分析力和解释力,可以用它们指导我们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实践。首先,我们从病句、文言文句法分析方法的角度阐发句法平面的实践;其次,我们从教学情境中渗透"语义平面"的思维和分析方法的角度阐发语义...
关键词:句法平面 语义平面 语用平面 中学语文教学 实践 
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被引量:49
《语言科学》2014年第6期575-586,共12页袁毓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0JJD740008);国家语委“十二五”规划项目(YB125-47)的资助
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
关键词:隐性否定 语义平面 叙实性 否定极项 跨语言比较研究 
三个平面语法观与对外汉语教学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Z期212-212,共1页付诚岑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加深,语法的讲解变得更为重要。要讲语法,不得不涉及到语法的三个平面。本文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得出的对三个平面的语法的一些认识及利用三个平面语法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之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 
“VVN结构”的语义特征分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7期232-232,共1页林筠涵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VVN结构”的语义特征进行了探讨,探究其所具有的特征,并与其他动词重叠式进行对比,得到了“VVN结构”有别于其他动词重叠式的特点。
关键词:VVN 语义平面 离合词 动词重叠 
《荀子》助动词双平面浅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年第7期71-72,共2页相银歌 
文章主要对助动词的名称、性质、判定标准作了探讨,并从语义语法双平面对《荀子》中的助动词作了穷尽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助动词是一种辅助性的动词,是对逻辑主语与谓语间关系在情态意念上作出判断与评估,并无动作意义,是动词性谓语...
关键词:《荀子》 助动词语义平面语法平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