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取象

作品数:11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赵倩汪如东赵倩郭楚江董芳良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北方文学(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单音节感官义类词群的语义取象及认知特性探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59-165,共7页郑颖琦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传统文化传承下中国酒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基于全球孔子学院的国家战略”(CJCB2017-17)。
“语义取象”作为语义中被突显的经验性倾向,形式上表现为抽象化的认知取象模型,如同词义的基因密码,被永久地携带并基因性地推动了词义的引申路径和发展方向。对语义取象类型的提取过程,重点关注词义的本源,通过本义和造意的根源性追寻...
关键词:词义 语义取象 感官义类词群 认知 
壮语naj的认知研究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88-92,共5页肖昉 
广西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壮语人体器官词汇表达感情的隐喻认知研究”(gxun-chxpb201705);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2016MDQN007);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壮语“放置”类构式及相关动词研究”(18BCXZD03)
壮语naj的引申义丰富,以naj为语素的合成词颇多。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naj的合成语,发现隐喻和转喻是naj词义组合背后的主要构词理据。隐喻体现在时间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上,其中又以naj是情绪的本体隐喻最为丰富。在naj的词汇...
关键词:壮语 naj  认知 隐喻 语义取象 
“牙、齿”之辩
《北方文学(下)》2012年第12期133-133,共1页赵倩 
在一些辞书、字典中,经常出现“牙”、“齿”不分,或者认为“牙”就是臼齿、大牙。本文主要从字形、语义取象、引申义三方面简要分析了“牙”和“齿”的不同。
关键词: 齿 语义取象 引申义 
“自己”的“鼻子”与“準”——汉语“鼻子”义词语语义研究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147-151,2,共5页郭楚江 董芳良 
鼻子是人类体认客观世界时运用的"元概念"之一。汉语"鼻子"义词语有"自"、"鼻"、"準"。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类型学视角,分析了这三个词语的语义取象,义项联系和语义范畴特点,认为这三个词有两个源流,一个是由形貌特征衍生的"...
关键词:鼻子 语义取象 义项 语义范畴 原型 
语义取象对词义组合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7期48-52,共5页赵倩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可以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嘴、口、脸、面"的词义分析发现: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
关键词:语义取象 词义组合 词义发展 
语义取象对词义演变的影响——以“牙、齿”为例被引量:4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61-66,共6页赵倩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8Y0005)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我们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牙、齿"的词义分析,我们发现: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这深...
关键词:语义取象 强势特征 语义范畴 引申义分布 
引申义的范畴分布特点及词义倾向——以人体名词为例被引量:4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6期46-53,共8页赵倩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号:08Y0005)的资助
词的引申义范畴分布呈现出不平衡性,进一步考察就能从中发现词义的发展倾向。引申义的范畴分布特点和词义倾向受到认知规律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语义取象对词义倾向的制约,这可以从词义的强势特征和引申义范畴分布数量的对应关系中得...
关键词:范畴分布 词义倾向 认知因素 语义取象 强势特征 
语义取象对词义演变的影响——以“首、头”为例被引量:3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15-120,共6页赵倩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0005)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我们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首、头"的词义分析,文章认为,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这深...
关键词:语义取象 语义特征 语义范畴 发展空间 词义倾向 
《说文》“美”的语义取象考释被引量:1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82-86,共5页卢凤鹏 
《说文》中“美”的语义取象问题,是揭示“美”的本义的一条重要途径。“美”在《说文》中的语义分布呈两个方向,即味觉的体验和视觉的形象,因此“美”的语义取象应该集中体现在这两者的通贯一气上。
关键词:说文  语义 取象 味觉的体验 视觉的形象 
论委婉语的语义取象及文化认知被引量:1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汪如东 
从语义取象和文化认知的角度,对古今汉语、英语和日语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阐释了这些语言中的委婉语所具有的共同取象模式,以及掺入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之后的取象差异,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语言意义反映,指出了委婉语表现形式...
关键词:委婉语 取象 认知 文化 差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