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寓意

作品数:30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盛茂申丹陈秋华傅俊李世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小学美术》《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国语文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爱伦·坡《黑猫》中的不可靠叙述与道德寓意
《外国语文研究》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周志高 谢文欣 
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受到国内外批评界广泛关注。就其短篇小说而言,学界尤其关注他的恐怖短篇小说,聚焦人物的变态心理和行动、故事的离奇怪诞、谋杀的恐怖效果,分析叙事中的残暴恐怖事件给读者带来的惊悚和震愕,但...
关键词:《黑猫》 不可靠叙述 道德寓意 
《奥特兰托堡》中美学趣味与道德寓意的矛盾及分离
《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70-79,共10页刘云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21&ZD2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理论语境研究”(20YJC760063)。
霍勒斯·沃坡尔的《奥特兰托堡》是第一部哥特小说,体现了作者偏向中世纪的美学趣味。在哥特复兴的浪潮中这种美学趣味隐含了与英国民族主义绑定在一起的道德寓意。然而,作者急于复兴旧时传奇中的幻想与崇高,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当下道德...
关键词:美学趣味 道德寓意 伦理价值 《奥特兰托堡》 哥特复兴 
论《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中不可靠叙事的道德寓意及讽刺效果
《外语教育》2021年第1期127-134,共8页陈爱华 李越 
《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是19世纪著名诗人、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名篇之一,与他的《泄密的心》相似,是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叙述的关于蓄意谋杀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蒙特雷索对故事进程的描述带有强烈的不可靠叙事色彩,他依靠对叙事...
关键词:爱伦·坡 不可靠叙事 道德寓意 讽刺效果 
“十七年”电影特异性人名叙事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3期125-134,共10页秦凤华 
特殊的时代语境和制片机制,使得"十七年"电影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貌,这种风貌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人名的拟定逻辑。"十七年"电影的人物命名特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人名与角色身份进行对应,二是广泛地在人名中寄寓道德评判...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 人名叙事 角色身份 道德寓意 
原发性自然情感与理性道德情感的博弈与升华
《电影文学》2018年第19期46-48,共3页江亚南 
201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当代英国童话中的伦理书写研究"(项目批号:WGW161003)的阶段性成果
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影片中出现了许多替代现实与魔法魔力有关的第二世界,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魔法世界仍旧是一个充满"道德寓意"的世界,始终讨论一个善恶斗争的问题。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以《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的埃德蒙童话人...
关键词:道德寓意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升华 
文本与潜文本——千夫长《草原记》的叙事分析
《艺术评鉴》2018年第16期179-182,共4页李巽南 
以千夫长小说《草原记》为例,通过分析文本深层的叙事策略,揭示"草原"空间代表的道德寓意,将张向阳所在城市空间"阉割化"的处理,解构城市文化的优势地位,以获得"草原"文化的自我确认。
关键词:《草原记》 潜文本 道德寓意 阉割 
论《摘果人》的道德寓意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第6期131-137,共7页吕洪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苏格兰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3BWW04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项目编号:20140901);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道德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文学创作由个别上升至普遍从而超越社会现实的重要表现。然而,苏格兰小说家罗宾·詹金斯的成名作《摘果人》则将具有普遍性的人类道德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和自然背景之中,将道德问题与纳粹、阶级与宗...
关键词:罗宾·詹金斯 《摘果人》 道德 
重读笛福小说里的道德寓意被引量: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81-86,共6页梁建华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英美文学科研团队资助基金项目
一直以来评论界似乎把笛福小说里的道德寓意解读为以信仰救赎罪恶、以理性克制欲望。本文通过揭示小说的道德叙事文本对悔罪和理性的解构来向读者展示十八世纪所掀起的道德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在笛福小说里的体现。笛福对他笔下人物的情...
关键词:悔罪 理性 情感 欲望 
《我已故公爵夫人》的不可靠叙述及戏剧反讽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5期76-78,共3页李盛茂 
罗伯特·勃朗宁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戏剧独白诗流传于世,这一别具一格的诗体风格对现代诗歌和小说有重大影响。因此,许多批评家对戏剧独白多有论述,而本文则试图从不可靠叙述这一视角来对《我已故公爵夫人》进行诠释,识破...
关键词:《我已故公爵夫人》 不可靠叙述 戏剧反讽 道德寓意 
从《伊坦·弗洛美》看伊迪斯·华顿的道德关怀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曾艳 
小说主人公伊坦身陷理想追求与现实责任的囹圄,备受煎熬,然而他最终以死殉情的愿望却未能达成。作者何以安排如此悲惨的结局?小说究竟有无体现出任何道德寓意?基于一些对小说主题和文学基调的批评,本文将首先结合华顿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华顿 道德寓意 道德关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