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效果

作品数:68被引量:5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思韩石陈代文聂素民崔传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以契诃夫的《变色龙》为例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3年第6期13-14,共2页王文艳 
讽刺,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一般来说,作者会以诙谐、夸张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批判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以达到启人深思和警醒世人的目的。契诃夫的《变色龙》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讽刺小说。作者通过记叙“狗咬人”事件,讽刺了...
关键词:《变色龙》 讽刺小说 平民百姓 丑恶现象 文学作品 契诃夫 
《堂吉诃德》语言的幽默讽刺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21期85-86,共2页彭鹏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被誉为旷世奇书,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坛占据不朽地位,主要得益于作者对讽刺幽默性语言的精到运用,塑造描述了一系列可笑又可悲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对时代的理解。《...
关键词:《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语言 讽刺幽默效果 
论《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中不可靠叙事的道德寓意及讽刺效果
《外语教育》2021年第1期127-134,共8页陈爱华 李越 
《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是19世纪著名诗人、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名篇之一,与他的《泄密的心》相似,是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叙述的关于蓄意谋杀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蒙特雷索对故事进程的描述带有强烈的不可靠叙事色彩,他依靠对叙事...
关键词:爱伦·坡 不可靠叙事 道德寓意 讽刺效果 
论《卖花女》的人物形象和讽刺效果
《长安学刊》2020年第2期74-76,共3页王津 
萧伯纳的《茶花女》由神话皮格马利翁的原型创作而成,塑造了诸多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本文将通过人物形象自身的突转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凸显人物形象各自的特性,尤其是女主人公伊莉莎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对...
关键词:神话原型 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讽刺效果 
论漫画与讽刺效果在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融合——以贝茨小姐和班纳特太太为例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19-121,共3页李东青 
简·奥斯汀的小说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暴露了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女性在社会地位和财富金钱方面的脆弱性。《艾玛》中的贝茨小姐和《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太太这两个角色就完全地阐述了这一现象。通过对这两个角色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讽刺 漫画手法 讽刺效果 
“耍官威的样子”很丑陋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年第12期29-29,共1页
《水浒传》里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三国演义》中督邮索贿刘玄德,都在耍官威以权势压人的典型。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李公公说“好大的官威呀”这句台词时,挤眉弄眼表情夸张,喜剧讽刺效果更是完美。“好大的官威”更可以用在前期发生...
关键词:丑陋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讽刺效果 派出所 女老师 学生 喜剧 
浅谈果戈理是如何通过手法的运用以实现讽刺效果
《唐山文学》2018年第6期157-158,共2页赵云洁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中,通过比喻、象征、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语言描写,深刻地讽刺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分析小说的...
戏曲盛宴展现文化魅力
《云岭先锋》2018年第3期54-54,共1页欧阳小抒 
好戏轮番上演“什么有脚不会走?什么无脚走四方……”花灯戏《探干妹》经典唱段响起,立刻引起剧场内老昆明人的共鸣。颇具讽刺效果的《官保上学》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傣剧《娥并与桑洛》美得令人陶醉……“以前是想看没地方看,这次一...
关键词:文化魅力 《娥并与桑洛》 戏曲 讽刺效果 花灯戏 剧场 明人 
“诚信灵”产品介绍书……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12期28-28,共1页
这篇佳作借助说明书的外衣,抓住“诚信灵”的研制目的、“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等,巧妙诠释了“诚信”的内涵。文章表面上是药品说明,实际上是对当今社会某些现象的生动反映,幽默诙谐,有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正是因为有了这新...
关键词:产品介绍 诚信 幽默诙谐 讽刺效果 内容选择 说明书 消费者 
正话反说,写出新鲜感
《学苑创造(B版)》2016年第11期30-32,共3页一阳 
所谓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正面话语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语来表达正面意思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叫反语。通俗来讲,就是本来该说好的故意说它不好,本该说对的故意说它错,本来是美的东西故意说它丑等。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这种手法...
关键词:正话反说 新鲜感 艺术表现手法 故意说 讽刺效果 文章 意思 话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