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刊杂剧

作品数:190被引量:29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杜海军张家合许巧云周锡纯池爱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刊杂剧《赵氏孤儿》写定于金代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4年第1期144-157,共14页张玉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明清小说戏曲图像学研究”子项目(项目号:19ZDA256)阶段性成果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中备受关注的经典剧目,剧作中承载着推翻异族统治的特殊文化意蕴,故在厘定创作时间时普遍会认定为元代之作。因作者纪君祥生平事迹有限,需从元刊本《赵氏孤儿》文本出发,回归文献本身,整合作品与历史的出入...
关键词:收养风俗 血亲观念 世代累积型作品 纪君祥 
《元刊杂剧三十种》版本问题新论——兼及“三十种”的分类和分期
《戏曲研究》2024年第2期78-102,共25页董酌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戏曲稿抄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67)阶段性成果。
我国戏曲史学的创建和演进,离不开戏曲文献的发现、整理和研究,而“在戏曲文献的诸多发现中,《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发现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戏曲文献的第一个重要发现”。但毋庸讳言的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以下简称“三十种”)形...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杂剧 文体类型 戏曲文献 文本形态 演进路径 文体变化 戏曲史学 
《元刊杂剧三十种》“一折”考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刘培金 
宋元俗语“一折”义为拇指与食指之间伸开的距离,常与脚或鞋连用,形容物体之小巧,同时,“一折”有很多异体字和同义词。“一折”引入舞台实践后,用于形容一段短小的科白表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一折”实为省略了一段由外脚进行的...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一折 科白 
试论抄本《楚昭公疏者下船》的版本多样性及改编问题
《戏曲研究》2023年第4期92-112,共21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以下简称“脉本”)所收《楚昭公疏者下船》(以下简称《疏者下船》)是以明内府本(以下简称“内本”)为底本的抄校本,其中有百余处校勘内容。对于脉本《疏者下船》的校勘问题,学界讨论得并不充分。①该剧除脉本...
关键词:疏者下船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刊本 《元曲选》本 昭公 臧本 改编问题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四种称谓符号
《中华戏曲》2023年第1期112-129,共18页范德怡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杂剧角色符号研究”(项目编号:18YJC751010)
在旦、末、净等脚色符号之外,《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还有许多非脚色类的符号来标注不同的角色。前人对这些非脚色类符号的认识并不明确,因此把它们视为脚色,或视为与脚色符号相近的符号类型,称之为亚脚色或杂剧脚色。这些非脚色类符号与...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角色符号 称谓符号 脚色符号 
《元刊杂剧三十种》俗字研究八则
《汉字文化》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李晓雨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唯一的元代杂剧刊本,保存了大量的元刊俗字,无论是在艺术形式还是学术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将对从该刊本的《薛仁贵衣锦还乡》《公孙汗衫记》《张鼎智勘魔合罗》三个剧目中摘录出来的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俗字 研究 
张国宾杂剧创作中的“平民意识”——以《汗衫记》和《衣锦还乡》为例
《今古文创》2022年第46期14-16,共3页朱一泉 
张国宾是从事杂剧创作的艺人作家,他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取材,以独特的平民叙述视角展现市井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写出情节性强、价值观念朴素的杂剧作品。对民间故事的取材改编和表现强烈而真挚的父爱是张国宾作品最为显著的创作...
关键词:张国宾 《汗衫记》 薛仁贵 《衣锦还乡》 《元刊杂剧三十种》 
论《元刊杂剧三十种》皆刻于明初说之不成立--与张倩倩博士商榷
《戏曲研究》2022年第3期299-317,共19页宋艳 杜海军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作品集,自民国重现后,极大地推动了元杂剧的深入研究,是研究元杂剧最重要的文献之一。由于版本的复杂性和文献记载的缺失,关于其刊刻时间和来源,多有争论。20世纪,元刻汇集说几乎为学界共识,如郑...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杂剧 专题论述 郑骞 张倩倩 前辈学者 刊刻时间 
声调曲谱与元刊杂剧校勘
《戏曲研究》2022年第3期318-339,共22页焦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刊杂剧三十种》集校与研究”(项目编号:18XYY021)阶段性成果。
我国古代的曲谱主要有文字谱、声调谱、板眼谱、工尺谱四大类。声调谱是曲体韵文创作的声韵依据,它规定了曲的宫调、曲牌、平仄、韵脚、押韵情况、正格字数、句数、节奏、对仗、衬字、幺篇等诸多方面。最早的声调曲谱是明代宁王朱权的...
关键词:声调谱 元刊杂剧 《太和正音谱》 元杂剧 曲体 北曲 文字谱 简明清晰 
《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述评被引量: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39-47,共9页宋百惠 杨宝春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戏曲版本的特殊性研究”(16BTQ041)。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19世纪初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学界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版本、文学、舞台四个方面,其中文献文本层面的研究最多、最完备,针对它的校勘与整理研究还曾一度形成高潮。由于不同的明刊本存...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杂剧 研究述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