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作品数:972被引量:61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京钰王少良夏静朱汉民黄玉顺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潜体系中的内外双维探寻——《文心雕龙·原道》中“原”方法论研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1期170-172,共3页顾明玥 
《文心雕龙》作为我国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学界对其的研究多年热度不减,其中作为首篇的《原道》更是拥有极高关注度。该论文不同于以往研究对内容的偏重,而是另辟蹊径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原道》进行探寻。文章从“何物”(含义)和“何用”...
关键词:《文心雕龙》 《原道》 方法论 
“文之为德也大矣”释义文献综述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3期113-115,共3页张鑫宇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作为“文之枢纽”的《原道》篇体现了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而要准确体悟《原道》的主旨思想,便要理解“文之为德也大矣”一句,而理解此句的关键则要确切地解释句中的“德...
关键词:《文心雕龙》 《原道》 文之为德  
论《原道训》与《原道》篇之异同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2期123-125,共3页姚丫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开篇之道,为全书的思想奠定了立论的基础,范文澜认为它与《淮南子·原道训》有一定的联系。《原道训》阐述了宇宙生成论,为《原道》篇所论述的“人之性灵”找到了立论依据,但两者所原之“道”却不一样,前者以...
关键词:《原道训》 《原道》  
“文学”的古典意蕴——以《文心雕龙·原道》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12期66-68,共3页谢敏 
现代学科划分打破了传统学问的完整性,在语义和语用上转变了诸多古典名词的意义。文章以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学科为例,通过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一文的分析与解读,在辨别古今"文学"差异的前提下阐释"文学"的古典意蕴。
关键词:“文学” 古典 意蕴 文心雕龙 原道 
《文心雕龙·原道》“道”之我见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1期85-86,共2页贺晓晓 
《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文章写作的理论专著,成书于我国南朝,为刘勰所著。其首篇《原道》提出了"文原于道"的观点,尾篇《序志》再一次强调:"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譹。由此可见,"道"字是刘勰论述文章创作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可谓《文...
关键词:《文心雕龙》 “道” 内涵 角度 
析菅原道真的《博士难》诗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7期30-32,共3页陶文娟 
《博士难》这首五言古调作于菅原道真仕途显达的早期阶段,特异于其表现歌功颂德的侍宴应制等内容的诗歌。诗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入手,开始尝试去揭露和批判社会及官场上的丑恶现象。诗歌语言平易,情节一波三折,韵律和谐,是菅原道真早期...
关键词:菅原道真 《博士难》 内容分析 表达方式 批判现实 
菅原道真《路遇白头翁》主旨辨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6期25-27,共3页陶文娟 
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朝诗坛的冠冕,他的汉诗作品是日本汉诗创作领域的一面旗帜。《路遇白头翁》是菅原道真被贬赞岐期间,在模仿白居易《新丰折臂翁》一诗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虽然形式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其创作主旨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
关键词:菅原道真 《路遇白头翁》 《新丰折臂翁》 创作主旨 讽喻时事 
《文心雕龙·原道》“惟人参之”别解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3期150-152,共3页朱海坤 
刘勰的文学观带有很强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原道》篇中,他以"参"作为人与天地万物即道沟通的主要方式来阐述文章起源的问题,一方面将"参"的对象——道进行还原,取消了其中的比德成分,归还其自然本质;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人的"性灵"的发挥...
关键词:原道  性灵 文章起源 
《文心雕龙·原道》篇臆论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10期12-13,共2页侯金山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也是"文之枢纽"中的核心篇章,可以称之为刘勰文章思想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文本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原道》篇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文"的合法性问题,一是为文的准则问题。而《原道》篇中"文之为德"...
关键词:《原道》 文之为德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探究被引量:3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9期10-12,共3页赵红卫 
对《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阐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深入理解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潮流及刘勰的个人身世遭际、思想倾向等因素,加之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是理解《原道》之"道"的有效途径。沿此思路,可证《文心雕龙》...
关键词:原道  自然之道 儒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