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绘画

作品数:15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沛君苏宇徐虹王柄权傅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徐州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画刊》《大众文艺(学术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创作特点及其影响作用
《丝网印刷》2023年第18期111-113,共3页李镇宇 
从格吕内瓦尔德与文艺复兴时期其他艺术家的比较,说明其作品的异样化特点,从个体性、地域性方面展开讨论,其技法应用和创作情绪对后来在德国乃至更大地区范围内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异质性 德国绘画 技法 
近代绘画的分水岭,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底特律美术馆藏欧洲名画大阪巡展观后有感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73-79,共7页纪伟 
本文以亲历的视角,感受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欧洲美术大师作品的动人之美,以观看令人兴奋的展出作品为脉络,重新梳理在西方美术史中作为近代绘画开端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立体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之间发展的内在因果联系,从而进一...
关键词:印象派 后印象派 20世纪法国绘画 20世纪德国绘画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8年第10期104-105,共2页尹雁华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初,以个人感情为依托,表达宣泄个人的情感,在西方现代主义流派中独树一帜。其精神要素与中国当时的变革要求心态呼应。20世纪80年代后期,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多样化绘画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德国绘画 表现主义 中国影响 传播 
向“死”而生——来自德国绘画的启示
《画刊》2017年第10期13-17,共5页刘乐 
作为二战后德国艺术迄今在国际上最全面的一;嫌究,“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力图以7场展览、1场研讨会的方式对二战后的“德国艺术从现代走向当代的基本特征作出‘全景式’的勾勒,并对‘不同代际’艺术家之间的传承与超越作出可供...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德国 艺术家 艺术观念 艺术风格 二战后 全景式 里希特 
洛维斯·柯林特与19世纪末德国绘画的转型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16期59-60,共2页崔冀文 
德国绘画在19世纪经历了一个沉闷和平淡的发展过程之后,终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这个转变就是从学院主义的传统写实绘画为主转变为以表现主义为主流形态的现代绘画风格。在这个转变中,德国绘画在实现了自我风格建构的...
关键词:德国绘画 学院主义 表现主义 内在精神 文化性格 艺术形式 
从丢勒到内奥·劳赫——德国绘画语言的另一种建构方式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212-213,218,共3页李勇 
德国绘画是日耳曼民族特殊的人文传统、种族特性和深刻的思辨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艺术史最为重要的篇章。而丢勒等画家代表了德国绘画中繁杂丰富的样式主义风格,是德国绘画成就的最高表现。
关键词:德国绘画 综合性 样式主义 
德国绘画的回望——从浪漫主义画派到格哈德·里希特被引量:1
《中外文化交流》2008年第8期70-75,共6页徐虹 
2008年5月14~7月2日,作为中德文化年交流项目,由中国美术馆和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柏林国家美术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及弗里德尔·布尔达美术博物馆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两个重要的展览:《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
关键词:浪漫主义 绘画 德国 中国美术馆 画派 美术博物馆 交流项目 格哈德·里希特 
心灵的风景:从弗里德里希到当代德国绘画被引量:1
《装饰》2008年第5期58-64,共7页徐虹 
由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和另外两家博物馆主办,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带给中国观众视觉艺术享受同时,也引领观众对19世纪以来的德国文化作深广的思考。
关键词:德国 风景 绘画 德里 心灵 视觉艺术 博物馆 美术馆 
论德国绘画中的神秘主义与表现主义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徐沛君 
年前,报刊译介文章还是人们瞭望国外动态的主要甚至惟一的窗口。而今,这一功能已褪隐至无足轻重的地步。在当今这样一个地球村里,资讯确乎十分之发达。这样一来,作为本刊一个专业栏目的“国际视野”,其主要功用显然已不再是无选择地进...
关键词:矛盾性格 神秘 追求 表现主义 迷恋 执着 情调 德国 思辨 秩序感 
现代德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全国新书目》2001年第10期21-21,共1页姚宏翔 
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20世纪德国绘画的专著。由德国埃森州福尔克万博物馆馆长保尔·福格特撰写。自1972年初版以后,在德国多次重版,这个中文译本是根据1989年的版本译出。它被西方美术史家誉为"现代德国绘画艺术的典范著作"。
关键词:美术史 艺术史 德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