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犯预测

作品数:14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孔一韩玉胜沈玉忠赵兴洪刘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科协论坛(下半月)》《现代交际》《中国监狱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涉毒犯罪人员冲动性特征及对再犯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楼新娟 倪宁 李勇辉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ZD0202104)。
目的探讨涉毒犯罪人员的冲动性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冲动性对再犯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横向和纵向研究设计,问卷与行为任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UPPS-P、BIS-11量表测量犯罪人员的特质冲动,使用Go/No-Go、信息取样任务测量犯罪人员的状...
关键词:涉毒犯罪人员 冲动特征 再犯预测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的操作化被引量:3
《刑事法评论》2019年第1期365-394,共30页赵兴洪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缓刑适用与再犯危险评估”(项目编号:2017BS08)的阶段性成果
《刑法修正案(八)》从形式上细化了缓刑适用实质要件,但是并未增强其操作性。"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一脉相承,实质要件四要素与再犯危险评估逻辑殊途同归,故缓刑实质要件可通过再犯危险评估工具予以操作化。罪前、...
关键词:缓刑适用实质要件 操作化 再犯危险评估量表 再犯预测回归模型 
缓刑适用“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之文义解释被引量:1
《现代交际》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赵兴洪 
缓刑适用条件中的"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不能仅从字面含义解释,而必须进行规范的文义解释。"没有"从实体上讲不是零风险,而是指风险可控;从程序上讲是对证明要求的强调。"再犯罪"应从预测重点和预测方向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危险"既指已经...
关键词:缓刑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再犯预测 文义解释 
释放假释制度既有功效问题研究
《中国监狱学刊》2015年第3期70-74,共5页于阳 吴浩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防控与治理研究”(14BFX152).
在我国当前的行刑实践中,假释制度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包括假释的实际适用率较低;假释的实质性条件虽有较大修改,但实践操作难度仍然较大;刑法中存在“不得假释”的规定等。因而,应当重点从逐步扩大假释制度的适用比例、修改现行假...
关键词:假释制度 罪犯人格调查 假释听证假 释再犯预测 适应性改造 
建构再犯预测心理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第7期78-79,共2页朱训明 
在"首要标准下",建构再犯预测的心理模型对于促进罪犯改造质量,推动监狱改造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传统的建构模型的方法,也引入了建构再犯预测心理模型的新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
关键词:心理模型 再犯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对我国再犯预测的思考被引量:4
《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3期16-21,共6页陈伟民 
再犯预测是对曾经犯罪者在狱外再次犯罪可能性的评估。对西方再犯预测研究从无系统的主观临床判断到精算评估、动态风险因素评估的发展历程,常用的总体再犯、暴力型、性犯罪的再犯预测工具的介绍,有益于我国的再犯预测研究工作。我国...
关键词:再犯预测 罪犯 精算评估 静态风险因素 动态风险因素 
再犯可能性评估表的制作过程被引量:1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年第12期8-12,共5页孔一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2009年秋季立项课题:《再犯可能性评估表的制作过程》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再犯预测(再犯可能性评估)或人身危险陛评估研究成果的实践需求日渐显现,研究也随之增多。但一个普遍问题是: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不规范,主观性强而缺乏客观标准。笔者早在4年前就再犯预测的逻辑做过分析,本文着重介绍、展...
关键词:再犯可能性 评估表 制作过程 再犯预测 研究成果 客观标准 
再犯预测机制——假释适用中不容忽视的命题被引量:7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3期39-45,共7页韩玉胜 沈玉忠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假释适用的实质条件,即具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其中“不致再危害社会”,是对被假释犯罪分子危险性,即再犯可能性的考察,但该假释实质条件的认定偏重于罪犯外在行为表现考证。仅凭罪犯服刑表现进行再犯...
关键词:再犯预测 预测机制 假释 命题 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 行为表现 必要条件 
再犯预测机制——假释适用中不容忽视的命题被引量:3
《中国监狱学刊》2007年第1期5-10,共6页韩玉胜 沈玉忠 
再犯预测机制建构与完善直接关系到假释适用成败与否。再犯预测机制引入人格调查是可行的、必要的。我国现行假释再犯预测制度有不完善之处,有必要重构我国假释再犯危险性评价机制,即通过人格概念来统帅再犯预测因子。从而建立科学的...
关键词:假释 再犯预测 重构 
刑罚执行中的人身危险性研究被引量:1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10-116,共7页许永勤 陈天本 
在刑罚执行领域,人身危险性是指再犯可能性。人身危险性的构成应该是以罪犯的犯罪人格为核心,以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外部条件,以罪犯的行为表现为外在表征的系统。人身危险性标准的提出,可以为罪犯的分类矫治、减刑假释、再犯预测提供一定...
关键词:人身危险性 犯罪人格 刑罚执行 再犯预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