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陶器

作品数:37被引量:26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家治吴小红王涛潘岩张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大观(论坛)》《陶瓷学报》《地球环境学报》《陶瓷科学与艺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石器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早期陶器和中华农耕文明起源之关系初探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20期26-30,共5页贾国涛 
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华先民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的特点栽培农作物,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农业生产、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的制度,其文化集合即农耕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分界最...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早期 华夏文明 旧石器时代 农耕文明 早期陶器 农耕文化 关系初探 文化教育 
中国东北北部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生态研究被引量:6
《考古》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岳健平 李有骞 杨石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日本海北部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文化遗存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CKG003)的阶段性成果。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得益于相关考古遗存的大量发现与研究系统开展,我国华南、华北和东北南部等地旧-新石器过渡及相关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国东北北部地区主要包括吉...
关键词:中国东北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石器技术 早期陶器 文化适应 
后套木嘎一期文化陶器纹饰与制法研究被引量:2
《考古》2021年第4期78-88,共11页李鹏辉 王立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5ZDB055)的研究成果。
2011~2015年发掘的吉林大安市后套木嘎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史前考古的--项重要发现。该遗址的第一期遗存据碳十四年代测定,可靠的年代区间为距今12900~11100年。它与黑龙江流域俄罗斯境内的奥西波夫卡文化(Osibovka)、格罗马图哈文化(Gro...
关键词:后套木嘎一期文化 早期陶器 纹饰与制法 新石器时代 
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南区2010年发掘简报被引量:8
《中原文物》2018年第6期38-45,F0002,共9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曲彤丽(发掘/执笔) 陈宥成(发掘/执笔) 张松林(领队/执笔) 顾万发(执笔) 汪松枝(发掘/执笔) 王幼平(领队/执笔) 阮齐军(发掘) 王文婷(发掘) 赵静芳(发掘) 高霄旭(发掘) 曲彤丽(发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研究”(编号:11&ZD120)阶段性成果.
李家沟遗址南区2010年度的发掘发现了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堆积,出土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片、动物遗存以及人工搬运石块等丰富文化遗存。下文化层中的第6层尤为重要,年代约距今10500~10300年,记录了人...
关键词:李家沟遗址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细石器 磨制石器 早期陶器 动物遗存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被引量:4
《地球环境学报》2018年第2期149-158,共10页林杉 敖红 程鹏 卫奇 张鹏 舒培仙 李兴文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21);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90253);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项目~~
于家沟遗址作为泥河湾盆地中唯一具有新旧石器工业过渡的典型遗址,为研究东亚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本文通过于家沟遗址剖面沉积物(厚约550 cm)的加速器质谱法(AMS-^(14)C)年代测定,确定了于家沟剖面的年代跨度为16....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 于家沟遗址 AMS-^14C测年 中国北方 细石器 早期陶器 
聚焦早期陶器 探讨技术文明——“陶器研究:技术、经济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7年第4X期17-21,共5页臧雅帆 王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研究”(项目编号15BKG005)资助
2016年11月2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陶器研究:技术、经济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 新石器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会议纪要 学术研讨会 
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万年前后陶器——吉林白城双塔遗址一期遗存的发现与初步认识被引量: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65-71,175-176,共7页王立新 段天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780122);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9JQ003)
2007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吉林白城双塔遗址,出土遗存可分三期。其中一期遗存包括灰坑、灰沟、柱洞、墓葬、陶片堆积层等遗迹现象,出土陶器多为夹蚌黄褐或灰褐陶的平底筒形罐、鼓腹罐等,以素面...
关键词:双塔遗址 新石器时代考古 早期陶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研究——兼论中国陶器起源被引量:16
《考古》1996年第5期83-91,103-104,共11页李家治 张志刚 邓泽群 梁宝鎏 
"水火既济而土合"是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陶埏》篇中对陶器工艺基础的高度科学概括。土无水,则无粘性和可塑性,不能成形为器物。器物不经火烧,则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陶器。因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水、火、土即成为人类加以利用。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器起源 化学组成 仙人洞遗址 显微结构 罗家角遗址 烧成温度 河姆渡 可塑性 陶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