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共产党

作品数:196被引量:1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白应华张世飞俞祖华曾庆桃陈桂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袁银传 兰国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19ZDA004)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对儒学的迷信;通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对西学的迷信。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感召下,...
关键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觉醒与重塑:“五四”前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体育思想探论
《体育研究与教育》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董琳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16);2022年度河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B2022002054)。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总结“五四”前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观,指出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中,从文化运动的角度解读和定义近代体育,丰富体育文化内涵。...
关键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五四时期 体育思想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观念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143-153,共11页朱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法治道路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研究”(21XDJ003)。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念。这些早期共产党人在批判人治、武人政治、帝国主义法治并认同法治有助于保障权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郑重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法治观念 革命 马克思主义 民主共和国 立宪国 
“未来”从何而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转向新论
《苏区研究》2022年第6期14-23,共10页王朝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想课培育大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研究”(22VSZ062)。
随着“史学革命”的兴起,历史不再被史家视为纯粹的史料记录和整理,而是成为一种探求历史规律的科学。对历史规律探求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发现“未来”的过程。由于不同历史观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往往存在一定的殊异,这也就意味着“未来”...
关键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观 转向 “未来”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析论被引量:6
《河北学刊》2022年第6期197-209,共13页俞祖华 王疆辉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文本、诠释与传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研究(1921—2021)”(20STA032);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观念与民族复兴思想”。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梦想的继承、对外部民族复兴榜样的借鉴、对接续民族复兴使命的体认以及对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发展。他们使用了“中华民族”“中国民族”语词,使用了“中华民...
关键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 话语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契合点及其当代启示--20世纪初“社会主义论战”的再审视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2年第7期5-12,共8页李萍 张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16JJD710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研究”(20AZD004)。
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契合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问题,即要让多数人都过上真正“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为之提供...
关键词:社会主义论战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历史契合点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认识的再思考
《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年第2期125-131,共7页石然 王菲菲 
浙江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19NDJC017Z);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1917—1949)”(20&ZD015)的阶段性成果
赵世炎认为新经济政策在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瞿秋白在新经济政策的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外资、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地位等方面都做出了详尽阐述。恽代英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在某种程度中重建资本...
关键词:早期共产党人 新经济政策 列宁主义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契合点及其当代启示——20世纪初“社会主义论战”的再审视被引量: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70-77,共8页李萍 张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16JJD710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研究”(20AZD004)。
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契合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问题,即要让多数人都过上真正“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为之提供...
关键词:社会主义论战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历史契合点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辛亥革命的阶级分析被引量:1
《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6期101-116,共16页刘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阶级分析问题研究”(20ADJ005)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人阶级分析的早期实践中,关于辛亥革命的研讨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起源于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对中国资产阶级特性的思考。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开始后,中共更自觉地以阶级观点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起因、参与者构成、结...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阶级分析 辛亥革命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及其新时代启示被引量: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周向军 张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18ZDA001);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百年传承及其基本经验研究”(20CDCJ04).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文化,怎样对待文化”的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的文化观.在“什么是文化”问题上,他们阐述了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文化观 新时代 文化自信 以人民为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