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批评

作品数:34被引量:22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管建华张茂泽王德峰袁鼎生王光林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音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霍英东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罗赞诺夫宗教哲学批评视阈中的屠格涅夫及其创作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4年第4期69-76,92,共9页纪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第十一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大思政’背景下俄罗斯文学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号ZGWYJYJJ11Z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屠格涅夫的个性和创作在罗赞诺夫的批评论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赞诺夫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等级谱系,他从一开始就确定屠格涅夫是一位“观察型艺术家”,后在其批评论著中多处论及屠格涅夫创作的优缺点。罗赞诺夫认为屠格涅夫作品所描...
关键词:罗赞诺夫 屠格涅夫 宗教哲学批评 爱情无果 非肉体性 
“法国理论”与未来哲学:一种新哲学范式的构建
《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欧阳谦 
当代西方哲学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而当代法国哲学的理论创新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英美学术界之所以给当代法国哲学贴上了“法国理论”这一标签,就是因为当代法国哲学已经无法被归类到既有哲学的标准之内,而是具有了某种未来哲学的风...
关键词:“法国理论” 未来哲学 新哲学范式 哲学批评 后现代转向 
当现实走到启蒙的前面——超级现代性的哲学批评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期79-81,共3页胡大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理论与新型城镇化实践研究”(编号:19JJD7100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生存愈益成为一个纯粹表象,成为某些地方市井语言所称的"现世"。就客观状态说,世界成为展示每个人活动的人工背景而不是他的界限;就主观体验说,"露脸"成为每个人的生存目标。从逻辑上讲,这种状态乃是现代性发展在形...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 哲学批评 非人化 
当现实走到启蒙的前面——超级现代性的哲学批评被引量:6
《哲学研究》2019年第10期49-57,127-128,共11页胡大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理论与新型城镇化实践研究”(编号19JJD7100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现代性在空间上的扩张和在逻辑上的加强,其在社会历史表象上也就不断极端化,并因此使得其原初的启蒙规划显得过剩。这种极端化表明现代性进入了超级状态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环境的超现实化、生存活动的脱语境化以及人本身的非主...
关键词:现代性 后现代 晚期现代性 超级现代性 
中华早期哲学批评格式并置款两式考——兼论荀子非十二子
《邯郸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5-19,共15页张耀南 王书瑞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论”(项目号15ZXA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华比较哲学史论”(项目号16BZX03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化西文献编纂及研究”(中宣办发[2015]4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哲学批评"早期格式",就是指佛教思维影响中华学术以前,中华先人从事哲学批评共有之"范式"或"格式"。此种"格式"乃中华先人自创,没有受到外来文化之影响或左右,故称"原创格式"。本篇之目标,即在分析此种"早期原创格式"之框架与利弊得...
关键词:中华哲学 批评格式 并置款 
艺术批评的“锚地”和“发明意义”的修辞学批评困境
《美术研究》2018年第6期69-73,共5页马钦忠 
当代艺术批评有一种倾向,把语义修辞、词语游戏当成艺术批评的意义发明。技术上显得科学,论证上严密,而究其实质不过是智力娱乐化、随意化、词语针对词语的毫无意义的“买卖”;不仅在国际上流行,同样也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当代艺术批评...
关键词:艺术批评 无意义 发明 修辞学 锚地 语义修辞 哲学批评 词语 
电影批评的三个论题——论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被引量:3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31-136,共6页唐忠敏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西方电视迷群研究的轨迹与趋势;成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近年来电影批评的国际视域研究
电影批评理论范式的构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除立足于国内电影的理性哲思外,放眼国外电影研究的学术成果亦是重要的途径。查阅近年来的电影学译著,发现国外电影批评以欧美经典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在引领读者品味经典,探索理论研...
关键词:电影学译著 哲学批评 心理学研究 文化阐释 
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
《北方音乐》2015年第2期210-,共1页母欣 
本文从音乐审美的客体、感知、体验三个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判。并融合实践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从而阐述新的音乐教育文化建构。
关键词:审美 实践 客体 感知 体验 
哲学式的思考——波普设计批评
《设计》2013年第2期232-233,共2页吴艳丽 
作为现代设计和后现代设计的分水岭,波普设计的发生意义存在于这一转型的逻辑中。本文意在用哲学视角去探讨这一转型逻辑,通过引入"真实性"的概念对波普设计进行深入式批评,以阐释波普设计生发的意义及其它在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转型...
关键词:波普设计 真实性 哲学批评 转型意义 
浅谈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
《教育界(教师培训)》2011年第12期128-128,共1页陈玉琳 
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文化哲学体系构建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以往的“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必须重新的去认识,甚至需要进行相应的哲学批评,在充分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而开展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构建。本文就...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为核心 哲学批评 文化哲学 构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