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建

作品数:418被引量:29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纯崔成牛建国刘小虎尚守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建筑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形象工程到平民建筑
《新建筑》2009年第3期28-29,共2页刘小虎 冰河 
"成都鸟巢"事件,标志着舆论环境日益宽松和社会重心从形象工程向平民建筑的转变,这是多难兴邦的希望所在。历史上伟大而奢华的形象工程,会造成对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会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只有增加平民建筑的投入,才能缩小贫富差距,真...
关键词:形象工程 平民建筑 震后重建 原创 研究性 转变 
汶川震后重建之观念与技术探讨——以台湾集集9.21震灾为鉴被引量:1
《新建筑》2009年第3期118-122,共5页徐一榕 
大地震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之原因,虽说源自天灾,但造成生命财产之惨痛伤害者,则以人谋不臧所致之人祸居多!从台湾集集9.21震灾调查报告与本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之灾损状况之雷同,均可证实。造成汶川与集集之重大震灾原因,认为主要者应系...
关键词:汶川地震 天灾 人祸 防灾 抗震 重建 
构造创新:震后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兼谈《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被引量:9
《新建筑》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林志森 张玉坤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四川西北部山区,地形十分复杂,震后交通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建筑机械、原材料运输等方面造成很大困难,更增添了灾后重建的难度。充分利用废墟中的废旧建筑材料进行灾后重建不仅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灾民参与家园重建...
关键词:构造创新 震后重建 废旧建筑材料 直接再利用 
重建失去的田园——谢英俊访谈
《新建筑》2008年第4期61-63,共3页刘小虎 余政超 
谢英俊先生在关于震后重建的访谈中,就临时安置和家屋重建、灾民参与建设、农村和城市的重建、材料选择、学生参与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他的看法;并介绍了正在进行的轻钢体系的家屋重建和厕所研究,和基于协力造屋体系的、资源共享的软件平台。
关键词:谢英俊 震后重建 协力造屋 灾民参与 材料 软件平台 
开放灾民自建 实行原地安置
《新建筑》2008年第4期80-81,共2页刘小虎 
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灾害频繁的2008年,5.12地震的灾后重建可以尝试开放集资建房,实行原地安置。如果因循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思路,有可能导致灾区泡沫经济从而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对集资建房的常见问题做出了解答,并提出了政府规划...
关键词:震后重建 震后规划 集资建房 原地安置 金融安全 大众参与 
莫把地震当免费拆迁;莫把灾后重建当大跃进被引量:3
《新建筑》2008年第4期11-11,共1页朱涛 
目前某些震区正在出现一种趋势:地方政府将震后重建作为商机,迅速转移原地居民,集中土地资源,目的在于大搞冒进型房地产开发,而不仔细考虑当地居民的民权和利益。如果没有一场推动震后规划走向民主化的改革,这种腐败的趋势委实不可遏制。
关键词:震后重建 震后规划 政策制定 产权 土地使用权 公众参与 
神性的觉醒——家园重建的精神向度
《新建筑》2008年第4期31-31,共1页赵冰 
遇难者和幸存者所构成的生死向度是引导空间重建规划和设计的关键。地震遇难者纪念地及与此相关的地震遗址保护应该具有原真性,使之成为倾听神圣启示的场所,激发人们去恶向善。同时,在灾后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应当尊重幸存者营造的自主性...
关键词:遇难者 幸存者 神性 自主协同 震后重建 震后规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