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意识

作品数:43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发明蒋华陈晨周志柏陈倩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歌剧》《学习与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神州》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为“拯救意识”:亨利·詹姆斯的《使节》对帝国侵略性的反思
《英语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32-144,共13页李哲 
亨利·詹姆斯的晚期小说《使节》中的“拯救”主题影射了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的政治行径,即借拯救之名行帝国主义侵略之实。詹姆斯敏锐地捕捉到发轫于清教,又与美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合流的“拯救意识”这一思想文化传统,辨析出其...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使节》 “拯救意识” 帝国主义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拯救意识
《视界观》2022年第24期70-73,共4页杨帆 
辛亥革命后,中国城市新旧观念杂陈、市民生活观念走向异化,开始出现紊乱和失序,城市人普遍陷入一定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在特定的时代和城市背景下,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也体现出在陷入生存困境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精神危机的状态。他...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年第33期63-66,共4页路昱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方法,系统地论述《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意识,第二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人类...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 生态危机意识 反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拯救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拯救意识
《视界观》2022年第17期119-121,共3页杨帆 
辛亥革命后,中国城市新旧观念杂陈、市民生活观念走向异化,开始出现紊乱和失序;城市人普遍陷入一定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在特定的时代和城市背景下,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正体现出在陷入生存困境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精神危机的状态。他...
贯穿始终的拯救意识--《平原上的摩西》主题论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1期11-14,共4页张铭锐 
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拯救意识不但贯穿这篇小说的始终,而且成为了小说最终呈现的命题。无论是“父一代”还是“子一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间均存在着一种关乎命运的拯救与被拯救的关...
关键词:小说情节 拯救意识 摩西 子一代 细读文本 主题论 被拯救 命运 
文学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互文性创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靳丛林 姜文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ZW046)
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自我和他者的互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两位作家各自互文性的书写中,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与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使作品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与宗教经典《圣经》的对话中,折...
关键词:互文性 空间意象 人物再现 时代精神 拯救意识 
鲁迅创作中的孤独意识及拯救意识
《青年时代》2015年第22期39-39,共1页刘星辰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之大使其成为中国现当代纯文学领域创作的标杆。他的创作中充满了孤独与拯救的意识,这都源自于他与生俱来的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本文探析的就是鲁迅创作中的孤独意识以及拯救...
关键词:鲁迅 孤独意识 拯救意识 
拯救“娜拉”与自我救赎——“五四”男性文本中的拯救意识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5-7,共3页袁洁 
在"五四"启蒙语境下,男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为妇女解放设计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拯救之路——恋爱拯救。当女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前痛苦不堪又无力反抗时,会出现一位男性角色,以爱情的力量帮她们克服困难,走上独立自主的新生活。从...
关键词:拯救 女性 自我救赎 
迟子建小说中的拯救意识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7期53-54,共2页郑学鹏 
迟子建小说的拯救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人性作向善的引导。迟子建小说强调道德观念对人内在的约束,并以此引导作恶者进行自我拯救。另外,小说中人际间善意的包容作为一种温情的力量,同样对作恶者起到感化和拯救的作用。而面对人性善恶冲突...
关键词:迟子建 拯救意识 自省 包容 困境 
从汉字听写看中华文化
《文学教育》2014年第18期128-129,共2页彭赛红 
自2013年8月以来,有一个新生事物生如夏花般灿烂,又如飓风般席卷全国,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茶余饭后无不以此为谈资。它便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经诞生,即受到观众的热捧,收...
关键词:中国汉字 中华文化 听写 民族认同感 拯救意识 中国人 新生事物 科学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