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论

作品数:87被引量:7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爱峰巫白慧沈海波汤铭钧马信龙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南亚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照(上)被引量:5
《南亚研究》1999年第2期40-48,共9页郭良鋆 
关键词:正理论 无常性 异品 自语相违 现量 积聚性 宗法性 空等 理论讲解 商羯罗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南亚研究》1994年第3期9-17,共9页高振农 
一、玄奘一生的弘法活动 玄奘是中国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其毕生的弘法活动,先是西行求法,后是翻译佛典。 他西行求法,往返17年,旅程五万里,所闻所履138国。他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当时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瑜...
关键词:法相唯识学 近代中国 玄奘 《新唯识论》 《成唯识论》 学术论文 欧阳竟无 支那内学院 正理论 中国传统思想 
印度弥曼差哲学述评
《南亚研究》1987年第4期1-15,2-3,共17页黄心川 
一、名义、史料弥曼差派是婆罗门教正统哲学派别之一。弥曼差(Mimāmsa)一字是由梵文man(思维)的语根所派生,有着“思维审议”、“审察考究”等意思。我国旧时音译为“弥息伽”或“弥(?)婆”,弥曼差的奉行者或学者称为“弥曼息伽”(Mīm...
关键词:祭祀 婆罗门教 认识过程 本体论 正理论 认识论 中师 印度哲学 语言 知觉 
因明入论初颂悟他门讲解
《南亚研究》1987年第2期62-66,4,共6页郑伟宏 
八门二益是因明学的总纲,其内容在陈那的(一说为大域龙所作)《因明正理门论》(简称《门论》)中虽已有所论述,但首次把八门二益作为因明总纲加以标举的是商羯罗主的(一说为陈那所作)《因明入正理论》(简称《入论》)。在《入论》中商羯罗...
关键词:因明正理 自悟 论式 比量 因明学 似现量 讲解 正理论 解释 语言表示 
印度正理论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南亚研究》1981年第1期1-13,共13页黄心川 
一、正理论的演变梵语“尼也耶”(Nyaya),汉译“正理”“理论”。“尼也耶”原有“引导到一结论的标准”的意思,后来被引申为逻辑学研究的一般称呼。正理论也被称为“辩论的科学”(Tarkavidya,旧译“思择明”)或者“论究的科学”
关键词:正理论 逻辑思想 印度 推理 认识方法 知觉 命题 亚里斯多德 中词 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