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理

作品数:378被引量:1110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胡志丁王丰龙王恩涌彭飞刘云刚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20世纪东南亚种植园的兴衰过程及构建模式
《热带地理》2025年第3期477-488,共12页陈茜 李灿松 黄宇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23CX02);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105AC1600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31)。
盛极一时的种植园是东南亚殖民史中不可磨灭的部分,后殖民时期,学界持续关注殖民主义对前殖民地国家带来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代国际合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反思。为推进后殖民时期中国海外农业合作区的建设...
关键词:政治地理 权力空间 殖民主义 东南亚种植园 
“邢台”地名的形成时间及其在北宋以前的政治地理内涵
《邢台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张国勇 董广庆 
邢台是河北省南部历史悠久的地级市,地名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井”。至迟在中唐德宗时,“邢台”一名开始出现在墓志文本中,后逐渐扩大至史书文献中。作为非官方地名,这一时期的“邢台”既指邢州城,也指邢州政区。北宋末期以后,“邢台”...
关键词:邢台 地名 政治地理内涵 
特纳的美利坚种属论及其政治生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00-310,共11页刘小枫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普遍历史’观念源流研究”(22XNLG10)。
弗雷德里克·特纳以其“移动边疆说”解释美国的政治成长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政治品质著称,此论虽然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形成初期“西进”运动的理解,实际上与马汉的“海权论”以及西奥多·罗斯福的美国扩张论相呼应。特纳的政治史学用社会...
关键词:弗雷德里克·特纳 移动边疆说 政治地理学 政治史学 自由帝国主义 
数字人文背景下宰相仕宦轨迹地图库构建研究
《信息与管理研究》2024年第6期60-69,共10页钟蕾 李贝贝 张书影 彭雨欣 刘馨雨 杨泽坤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用于中国书法风格识别的可解释人工智能模型研究”成果(项目号:202330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图书馆情境下基于可解释深度学习的图像检索研究”(项目号:72204255)的资助
宰相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体系核心部分之一,是探索中国古代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加深对古代政权体系运作认识的重要抓手。目前史学界与宰相相关的研究著述颇丰,但都多集中在宰相制度,较少将地理因素作为重要影响因素纳入考量,缺乏对...
关键词:数字人文 宰相制度 仕宦轨迹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政治地理 
三代之基:关于“禹迹”性质的再讨论
《史学月刊》2024年第12期5-15,共11页王坤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出土资料与族群形态整合研究”(22BZS005)。
“禹迹”说是上古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区域与族群整合所留下的历史记忆。相关说法在夏代已兴起、在西周前期曾广泛流传。竹简“九州”与传统说法既有联系又具明显区别,相关传说的形成遵循“事件发生—长期流传—书于竹帛”的模式。《墨子...
关键词:禹迹 九州 政治地理 早期国家 
五代以前“江东”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中华文化论坛》2024年第3期113-126,共14页董振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地域名称的演变及其空间范围的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3FZSB060)阶段性成果。
“江东”概念的内涵演变与历代政治地理形势密切相关。“江东”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并无明确范围,泛指以今苏州为中心的吴国旧地。以三国孙吴政权建都为标志,历经两晋南北朝,“江东”由地域名称演变为政治地理概念,被用以代指定都建康(建...
关键词:江东 地域名称 政治地理 概念演变 
超越国家中心主义:乌克兰去中心化改革中的尺度政治被引量:1
《世界地理研究》2024年第6期39-54,共16页徐宏基 刘云刚 王丰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42028,42171225,4207118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VHQ002);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3A04J0911,2024A1515012338);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课题(2021-03)。
俄乌冲突是当前热点的地缘政治事件,对未来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具有深远影响。现有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以大国博弈视角为主,主要将乌克兰理解为欧洲地缘政治僵局中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对抗的“棋子”,缺乏对乌克兰自身能动性的关注。本...
关键词:政治地理 地缘政治 尺度政治 俄乌冲突 乌克兰 去中心化改革 
河西之争与秦国崛起:以历史叙事和政治地理为视角
《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66-82,共17页孙闻博 
理解秦如何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认识秦统一与秦王朝的形成意义重大。其中,秦与晋、魏的河西之争是认识相关问题的重要线索,可从历史叙事、政治地理视角重作考证与揭示,并将春秋、战国秦史贯通整合。秦穆公“东竟至河”实现较早,东...
关键词:穆公霸业 河西八城 历史叙事 政治地理 秦惠文王 
罗纳德·约翰斯顿的学术思想与贡献
《地理科学进展》2024年第3期603-615,共13页汤茂林 刘凯 孙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FZSB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445,41071105)。
罗纳德·约翰斯顿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人文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学史家。在硕果累累的一生中,他对人文地理学科作出了特别的贡献,表现于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地理学思想史和计量方法方面的开创性研究,...
关键词:Ron Johnston 城市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思想史 
威尼斯在莎剧中的政治地理学意义——以《威尼斯商人》与《奥瑟罗》为中心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74-80,154,共8页李莹 李伟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19ZDA294)阶段性成果;河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莎士比亚戏剧的政治地理学研究”(SYLYC2022030)阶段性成果。
莎士比亚将《威尼斯商人》和《奥瑟罗》这两部戏剧的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威尼斯,寄寓了深刻的政治地理学意义:作品通过对威尼斯人利用海洋环境勇敢开拓海洋经济的赞颂,美化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海外殖民探险和海盗活动,从而具有鼓励英国国...
关键词:威尼斯 政治地理学 《威尼斯商人》 《奥瑟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