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

作品数:1521被引量:3157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汉民於梅舫何成刚张凯刘占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谜比
《东坡赤壁诗词》2024年第6期61-61,57,共2页张其俊 
谜比,是诗人在诗作中,把题中旨趣隐藏在若干与题旨挨近或相似的意象或意境背后,让读者像猜谜语一般,转弯抹角去猜测它、发现它。用这种谜比手法写成的诗,也就成了谜语诗。然而,诗与谜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实质性的区别。就其密切联系而言,...
关键词:猜谜语 谜语诗 题旨 旨趣 诗作 区别 实质性 
风格、视角与旨趣:《北京传》的城市书写
《语文学刊》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田颖彦 宋时磊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当前全国中文写作课调查研究”(23STA0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早期出版的有代表性的城市传记,《北京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作者追求“零度情感”的写作风格,重视引证材料和直陈历史,隐藏自己的态度立场,对争议事件不加判断;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体现出史传的纪实型叙事特征。《北京传》的...
关键词:《北京传》 邱华栋 城市传记 北京书写 
前文本与清代“西游戏”的叙述策略
《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14-24,共11页赵毓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ZW0079)——“西游”故事多民族地域演化研究。
清代“西游戏”重构故事的叙述策略受到三类前文本影响。从狭义范畴说,百回本《西游记》是最主要的“组合—聚合”型前文本,它不仅为剧作家提供了选择与组织事件的经验,也提供了叙述“神魔”故事的基本规范,其原文内容又可以被组合进剧...
关键词:前文本 西游戏 《西游记》 叙述策略 叙述旨趣 
耶律楚材文集原序与其诗学旨趣本色钩沉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144-155,共12页陈光 
王邻、孟攀鳞因儒士身份及正统诗学观念的叙述立场,所作序文凸显耶律楚材诗文典雅正统与有益教化的特征,有意回避了仕途失意之作及禅学对其诗学的影响,这无疑遮蔽了其诗学旨趣的完整内涵。耶律楚材持有儒禅兼宗的复合诗学思想,西征时期...
关键词:耶律楚材 儒禅兼宗 沉郁萧散 质朴真率 奇崛雄肆 
明清“世说体”小说的旨趣建构——从《初潭集》的“神”到《女世说》的“情”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韦乐 王春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722020JCG043)。
直到晚明,“世说体”小说的旨趣才终于成熟建构起来。晚明李贽《初潭集》与清初李清《女世说》是明清“世说体”小说中的突出之作,两者承继了《世说新语》的核心文学价值,先后以“神”和“情”为旨趣统驭门类设立,具有形式和内容高度统...
关键词:“世说体”小说 旨趣 《初潭集》 《女世说》 
元代奉使诗歌的兴起与旨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陈诗文 
元代奉使诗是元诗中具有独特价值的部分,其外交功用的发挥,所记物象的新异,以及诗人前所未有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在中国诗史上独具特色。元代奉使诗题材和兴寄的多元性,对前代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所具备的独...
关键词:元代文学 奉使诗 艺术价值 
“利剑”与“绳结”——成仿吾文艺思想的旨趣及其建构管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杨奕 王春雨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3C97)。
成仿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别树一帜的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利剑”与“绳结”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旨趣与鲜明特质。作为“创造社”的三元老之一,他在指认新文学三重使命的过程中,原创性地阐发了“社会—审美”二元式文学功能论。作为现...
关键词:成仿吾 文艺思想 创造社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与“文本诠释”的学理关联与旨趣分野--兼及文学诠释学理论形态的“本来面相”
《海峡人文学刊》2024年第2期11-18,155,共9页唐振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埃米里奥·贝蒂方法论诠释学思想研究”(19YJC720032);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弗莱整体性文本诠释学思想研究”(YJS20210121)。
无论是文学理论还是诠释学的视域下,文学批评与文本诠释都是有待廓清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从学科研究方向上看,文学批评和诠释学二者都呈现为以文本为中心的向外发散型辐射,有着极为相近的学理关联,但是在文学批评和文本诠释中,主体的...
关键词:文学批评 文本诠释 诠释学 文学诠释学————————— 
“博之欧、苏诸大家以荡其气”--论豫章社时文旨趣与江右地域文化传统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温江斌 曾水明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3年)基金项目“南昌地方文化内涵及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3ZXDQ04);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南昌地方文化内涵及特征研究”(项目编号:ZDSK202304)。
豫章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文社,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豫章社起于“江西四家”,聚合了艾南英、陈弘绪、万时华、贺贻孙等江右重要文人士子。豫章社诸子咏吟唱和、交游繁多,有着诸多道谊相勉的活动,他们大都坚守...
关键词:豫章社 “以古文为时文” 时文制艺 江右文化 地域传统 
我的批评观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卢桢 
批评的缘起,大都出自个人志趣,也就是心意所向。我成长于城市,幼时喜欢在家附近的铁道边玩耍,看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地跑过,幻想自己在餐车之内,一边品尝盒饭里的炒肉,一边奔向地图上那些未知的远方。或是童年经验的强势导引,或是冥冥中的...
关键词:童年经验 批评观 学术旨趣 旅行叙事 文学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