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

作品数:250被引量:3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宝剑王元军刘涛李军陈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月读》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隋僧智永,俗姓王,系王羲之七世孙。他的理想是传播先祖书法。相传他在永兴寺阁楼中习书三十年,写《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在古人的书写授受中,《千字文》常常是今草领域内最为习见的文本,这与《急就章》习见于章草领域是类似的。
关键词:《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章草 《急就章》 今草 智永 永兴寺 王羲之 
文彭二跋本《智永真草书千字文》考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4年第1期279-286,共8页徐亮 
《智永真草书千字文》自宋代始有刻本,今传宋刻本有两种,即“关中本”和“群玉堂本”。馆藏“文彭二跋本《智永真草书千字文》”是关中本,南宋末拓,帖末薛嗣昌跋后的两行摹刊款完整可见,册中钤有鉴藏印40余枚,副页有文彭二跋,并翁方纲...
关键词:智永真草书千字文 关中本 文彭二跋本 
识八面出锋,悟笔法精髓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李燕 
北宋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写道:“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米芾的大意是:字有八面,只有在真楷中...
关键词:丁道护 柳公权 钟繇 恶札 欧阳询 八面出锋 米芾 智永 
智永《真草千字文》
《读书》2024年第10期104-104,共1页刘涛 
梁武帝命文士周兴嗣将摹集的王羲之楷书字“次韵”成篇,凡千余字,名为《千字文》。并摹出多本,以赐宗室八王。陈隋间书家智永,王右军七世孙,书法祖述右军,临写集王字《千字文》,增配草书,写成一行楷书一行草书的《真草千字文》,临得“...
关键词:真草千字文 《千字文》 草书 梁武帝 王右军 智永 周兴嗣 王羲之 
朵云书翰
《书法》2024年第9期138-139,共2页梁文斌 
楷书《曹操度关山》条幅(局部)郝思祎(山西):智永楷书不同于唐楷,其运笔笔锋外露,点画之间连带更紧密,充满行书笔意,结构多由笔势带出。因此,常被后世目为学习六朝楷书或由楷入行的最佳范本。此作基本以智永楷书为风格归属,用笔干净、...
关键词:结体 唐楷 楷书 行书笔意 笔势 运笔 点画 智永 
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例探索小学高年段书法欣赏课的美育功能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刘沛仰 李思诗 
本文从选择智永《真书千字文》开展书法欣赏课的合理性出发,围绕运笔、结构、文本内容三方面研究其美育功能,发现其笔画有牵连映带与多变之美、形体有空间美与参差美、文本内容有人文之美。通过对这些美学特点的研究,以期对丰富小学书...
关键词:《真书千字文》 美育 运笔 结构 
从法书文献到童蒙读物的流传轨迹——以启功先生《说〈千字文〉》为线索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1期21-33,共13页于翠玲 
智永的《千字文》以楷书和草书体书写,有多种版本。启功的研究展示了法书文献的复制方式及流传轨迹,还强调《千字文》具有启发童蒙、流传广远的实用价值。这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法书文献的版本知识、认识“王羲之这个角色”、拓展法书文...
关键词:启功 智永 千字文 法书文献 童蒙读物 阅读史 
唐惠陵玉册书法研究
《大学书法》2024年第1期95-103,共9页李殿瑞 
唐代玉册根据其社会功能、形制和用途,可分为封禅玉册、即位玉册、丧葬玉册(哀、谥册),作为哀悼纪念皇室贵族的丧葬玉册,渐从写哀趋向于述德。其中,唐惠陵出土哀册、谥册具有程式特征、皇家特征、等级特征的文化特点,书风极似智永楷法...
关键词:惠陵 玉册 智永楷法 
啓功先生佚稿《談智永和虞世南的關系》箋疏
《书法丛刊》2023年第6期63-75,共13页劉石 
啓功先生最為世人所知的是他的書法,生前踏破鐵門檻的三教九流,多半是衝著他的書法去的。但真正了解啓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化史地位必將由他的學術與藝術共同奠定,而且毋寧說,他的書法標格之高,是建立在他農厚的學識,當然還有重要的一...
关键词:書法 虞世南 文化史 
“习字”与“艺术”的碰撞——明清以降蒙学“习字”教育制度研究被引量:1
《西部文艺研究》2023年第5期122-133,共12页丁少帅 尚磊明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行草书楷化字”(项目编号:18CYY038);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绍兴碑刻文献校注与研究”(项目编号:165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绍兴碑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5NDJC011Z)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代书法习字教学内容以《千字文》《上大人》为主,到了明清之后打破宋人对唐代楷书观念上的禁锢,继续提倡学习唐人楷书的观点,取法范围包括现在被广泛认知的大部分唐代书家。但极个别书家,诸如褚遂良是被排斥在系统之外的。童学启蒙教...
关键词:《千字文》 《上大人》 欧阳询 智永 “习字”教育 书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