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语音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笑山张燕芬霍文艳杨军张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语文》《三明学院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古汉语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古语音开合口在现代赣语中的演变研究
《三明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张平忠 顾旖琳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20B127)。
赣语中的合口化演变是零散的、鲜见的,多表现为历史层次的残留,而开口化演变则是系统的、显著的,并体现出与普通话迥异的特征。根据合口韵内部洪细的不同,开口化的规律也有所不同。中古合口一、二等韵[u]介音消失的声母次序为唇音—舌...
关键词:赣语 开合口 语音演变 开口化 合口化 
从中古语音演变论慧琳“熊”字的注音被引量:7
《中国语文》2020年第3期274-282,382,383,共11页杨军 计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经典释文》文献与语言研究”资助。
慧琳用晓母字“许”“虚”作“熊”的切上字,涉及匣母是否开始清化等汉语语音史上重要音变等问题。本文考察了慧琳的晓匣分混,以晓匣母尚未按清浊分调为依据,判断慧琳的匣母与晓母仍是一对清浊对立的舌根擦音。慧琳用晓母字切“熊”的原...
关键词:熊字读音 浊音清化 特殊反切 慧琳音义 
古交语音与中古语音的比较
《汉字文化》2019年第13期58-60,共3页武蔚 
文章通过古交语音与中古语音声、韵、调的比较,描写了古交语音的特点以及古交语音与中古语音的异同。
关键词:古交语音 中古语音 特点 
从泰汉关系词看中古汉语三四等韵差异被引量:1
《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2期37-44,165,共9页黄笑山 
2002-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2JAZJD740019);2001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0133)
泰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或跟汉语历史关联的同源词,这些关系词不仅可用来构拟上古汉语和原始共同语,而且可以用来考查中古时期的语音状况。从汉泰关系词的三等韵、四等韵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三等韵跟四等韵在汉语里曾经存在的差异,即...
关键词:中古语音 三等韵 四等韵 重纽 
高本汉、董同(龠禾)、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历史语言学札记之一被引量: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73-82,共10页冯蒸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文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 ,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
关键词:高本汉 董同龢 王力 李方桂 历史比较法 历史语言学 汉语 中古语音 上古语音 元音系统 元音类型说 
二等韵介音研究综述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79-84,共6页张建民 
中古二等韵有无介音这个问题是近几年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无介音说”、“介音消失说”、“有介音说及其何以成为可能”、“二等韵介音的上古来源”和“二等韵介音构拟的其他证据”等五个方面评述了二等韵介音的研究状况。强调其研...
关键词:二等韵 介音 复辅音 对音 构拟 中古语音 
汉语中古语音研究述评被引量:8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15-24,共10页黄笑山 
关键词:二等韵 介音 重纽 《切韵》 研究述评 元音 组声母 三等韵 语言研究 高本汉 
从顾炎武对入声的认识看其古音研究的得失
《荆州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29-33,共5页杨荣祥 
作为把古音学引向真正的科学道路的奠基作,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影响着整个清代的古音研究。这部巨著采用归纳上古韵文用字、分析汉字谐声偏旁、考察异文假借、离析唐韵的科学方法,将古韵分为十部,为后人研究、认识上古韵部开辟了成功...
关键词:顾炎武 入声 古音研究 语音学 上古语音 中古语音 声调 韵文 韵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