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民俗学

作品数:38被引量:16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施爱东赵世瑜安德明李伟峰陈连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研究》《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现代民俗学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与影响(1918—1937)——以北上广三地报刊为中心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黄永林 任正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STA0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优创项目)“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中国民间文化故事的多维叙事与时代表达”(2023CXZZ048)。
学术报刊作为知识生产、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及学科的早期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民俗学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报刊间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共生共存关系。在学术报刊的中心表达与边缘互动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学 学术共同体 中心—边缘 知识生产与传播 元点学术 
民俗、俗道与礼俗:许地山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礼俗转向”被引量:2
《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126-135,共10页秦文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ZD06)的阶段性成果。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作家、宗教史学家,因散文《落花生》而为世人所熟知,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许地山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讲授“民俗学”“民俗学与历史”“中国礼俗史”等课程,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
关键词:许地山 民俗学 俗道论 礼俗史 礼俗转向 
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被引量:14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171-182,共12页岳永逸 
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学科交叉平台”的阶段性成果。
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晚清新史学的"民史"观赋予古语"风俗"以新意,有了民族性的内涵。以俗观史、以俗证史、以俗写史,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英文Folklore的影响,古语"民俗"也有了新意。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助产士,更...
关键词:风俗 民俗 礼俗 新史学 民族性 文化主体性 
从见俗见人到见心理见性格——论《蒙古风俗鉴》民俗志写作动机与旨趣被引量:1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116-121,共6页乌·纳钦 李金花 
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组成部分,蒙古族现代民俗研究学术自觉起点较早,其标志为《蒙古风俗鉴》。但该书于1918年成书后便被遗忘,1981年才被发现和整理出版。目前,相关研究论著已有百余篇(部)。学者们从民俗学、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经济...
关键词:《蒙古风俗鉴》 民俗研究 中国现代民俗学 民俗志 研究论著 写作动机 学术自觉 潜在价值 
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对岩本通弥教授《东亚民俗学的再立论》的两点回应被引量:1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7期22-28,共7页岳永逸 
面对非遗运动的巨大声浪,岩本通弥教授的《东亚民俗学的再立论》从欧亚比较的角度,将各自有着演进历程的中日韩三国的民俗学视为一个整体,明确提出东亚民俗学再出发的基点是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之上回到日常。有鉴于此,进一步审视其提出的"...
关键词:民俗学 FOLKLORE folkways 民俗 风俗 燕京学派 社会学 
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杭州时期”研究被引量:2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81-87,共7页程艳林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6ZDA162);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博士自主科研项目(BBZZKY-2019041)
"杭州时期"是中国民俗学科发展史时间主轴上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时期,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继北京大学时期、中山大学时期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民俗学持续繁荣的阶段,而不是衰微时期。"杭州时期"中国现代民...
关键词:杭州时期 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会 
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被引量:2
《民俗研究》2019年第4期99-105,159,共8页李传军 罗含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项目编号:18FZS038)的阶段性成果
诞生于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歌谣运动,以《歌谣》周刊的创立和歌谣的采集及研究为代表,吸引了胡适、周作人、顾颉刚、董作宾等当时的优秀学人参加。歌谣运动受中西文化的影响与促进,实现了中国学术眼光向下的革命,口头文学和民间...
关键词:歌谣运动 《歌谣》周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民俗学 
中国现代民俗学肇兴的时代使命被引量:1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98-102,共5页陈国玲 
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6ZDA162)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自"五四"以来的各个文化复兴阶段,民俗学推动了历次社会历史文化重构,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和保持内部团结的向心力。民俗学受到民族危机的召唤而诞生,在历史的驱动下历时性...
关键词:民俗学 使命 社会建设 文化发展 
“以学术为业”的“知与争”——读《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6期117-119,共3页叶隽 
我很认同韦伯(Weber,Max,1864-1920)的说法,既然选择"以学术为业"(Wissenschaft als Beruf),就应当立定作为学者的坚定立场,他追问得很清楚:"以学术为业,在物质意义的层面上究竟意味着什么呢?"(1)其实就是窘迫困难,就是坎...
关键词:“科玄论战” 现代民俗学 田野研究 学术 中国 实验 学者 进程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被引量:10
《民俗研究》2017年第3期29-37,共9页刘铁梁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
关键词:中国现代民俗学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生活文化 参与社会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