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考察

作品数:660被引量:182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满达日花马翀炜梁正海刘中一雷文彪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茶疗的中医人类学考察
《普洱》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赵晓荣 朱力(图) 
本文由云南中医药大学赵晓荣研究员撰写,深入探讨了中医茶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与传承。文章追溯了茶疗从秦汉时期至今的发展脉络,通过田野调查的叙事方式,生动展现了茶疗在当代社会中的多样性与生命力。作者...
关键词:茶疗 秦汉时期 中医人类学 中医药大学 叙事方式 实践与传承 文化内涵 多样性 
红水河流域壮族师公教超度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宗教学研究》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文冬妮 
超度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盛行的师公教仪式,壮族师公主持的超度生动体现了壮族人祖先崇拜的情感,仪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赴红水河流域的河池都安县高岭镇田野考察韦家的超度仪式,参与观察壮族师公教超度仪式的坛场设置、神灵...
关键词:超度仪式 田野考察 壮族 师公教 
见物·见人·见技:一个土家族吊脚楼工匠团队的人类学考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6期1-7,I0002,共8页陈斯亮 乔杰 李晓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乡村小流域:“产业—空间”组织模型研究》(52008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工匠团队在营造技艺使用、传承与创新上的主体作用未被充分认知。以一个土家族吊脚楼工匠团队为例,运用口述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人类学方法,分别从“物”—建筑表征、“人”—人员结构、“技”—技艺存续三个维度揭示该工匠团队在当代语...
关键词:工匠团队 营造技艺 吊脚楼 土家族 建筑人类学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符号与传媒》2024年第2期151-167,共17页李菲 李士艳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四五”重大项目“中国俗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探索”(22JJD850015)中期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数字时代民族互嵌型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构筑与表达”(31920220118)中期成果。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媒介行动 “土味” 符号人类学 乡村 
泉州西方宗教墓葬建筑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6期12-18,共7页吴顺 周叶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神仙传记语境中民众道教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22AZJ006)的阶段性成果。
泉州西方宗教的须弥座式墓葬有机地联结古伊斯兰教和古基督教的本土化诸教派,人以“旋转上升”的方式历经须弥座式墓葬的三至五层结构或教会建筑的三环格局,即以祭坛受洗的象征性行为表明完成“死亡—复活”仪式或事天仪式中伴随的净化...
关键词:伊斯兰教 基督教 须弥座式墓葬 “死亡—复活”仪式 审美人类学 
湘西苗族舞狮文化逻辑的体育人类学考察
《怀化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霍晓丽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贵州苗族民间信仰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22GZQN32)。
体育人类学是一门跨专业、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运用多学科方法,侧重体育的人文性,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逻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舞狮是湘西地区苗族传统的体育活动,这种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场域相适应,历经民间信仰祭祀仪式...
关键词:舞狮 文化逻辑 湘西苗族 体育人类学 
非均衡的互惠实践——基于辽宁省Y村“瞎礼”现象的人类学考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98-105,153,154,共10页刘士缘 贾仲益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青年人才项目“辽宁民族传统村落空间更新与活化策略研究”(20241s1qnrckt-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礼尚往来”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互惠实践中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生活中打破“惯例”的“例外”总是不可避免的。基于辽宁省Y村田野调查发现,虽然日常互惠实践主导形式是均衡互惠,但亲友邻里“随礼”往来中难免会出现有...
关键词:“瞎礼” 非均衡互惠 乡村互惠行为 随礼 
互惠实践中的礼物变迁——基于辽宁省Y村礼物货币化的人类学考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61-72,共12页刘士缘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青年人才委托项目“辽宁民族传统村落空间更新与活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1s1qnrckt-048)。
近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在人情礼往中,逐渐出现了以礼金取代实物的趋势。一些研究者倾向于将这种“礼物货币化”现象视为“人情异化”,并加以批判。这类观点造成了对中国乡村礼物经济体系的误解。事实上,货币化礼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关键词:礼物货币化 人情异化 礼金 礼品 
农村换工互助制度的影视人类学考察——以纪录片《宜昌薅草锣鼓》和《老人会》为例
《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李文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中国影视人类学发展进路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19CMZ028)阶段性成果。
换工搭伙的互助形式在湖北宜昌传统农村社区是特定的生产与生活阶段的农民生存之道,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宜昌薅草锣鼓》和《老人会》在文化复原和文化实录的影像拍摄实践中各取其优,以不同表达方式对之进行视觉传播,透视民间文化艺术衍...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宜昌薅草锣鼓》 《老人会》 人类学纪录片 换工互助 
“文化遗产的自觉”与景观变迁——日本冲绳久米岛的人类学考察
《风景园林》2024年第10期58-63,共6页 侯建卫(译) 
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全球地域研究项目“海域亚洲大洋洲研究”。
【目的】通过追溯冲绳久米岛20世纪70—90年代的景观变迁,论述“文化遗产的自觉”及其对于景观的影响。【方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冲绳兴起一股观光开发热潮,红瓦顶住宅、石狮子、石敢当、御岳等作为代表冲绳特色的景观被当地村民...
关键词:景观 文化遗产 空间 场所 遗产意识 冲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