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

作品数:7237被引量:12899H指数:3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寿桐杜维明周春生王宁徐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个人文主义者眼中现代性的诞生——格林布拉特《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述评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23年第1期209-218,共10页肖馨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古罗马修辞学对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之影响研究”(21CWW019)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21CDJSKZX04)的资助。
在其获誉无数的畅销书《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中,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落与寻回的故事: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长诗《物性论》的抄本在消失千年后,如何于15世纪初被人文主义者波焦重新发现?其蕴含的原子论等思想如何...
关键词: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大转向》 现代性 卢克莱修 人文主义 
朝向人文主义的世界:段义孚的思想遗产被引量:6
《人文地理》2023年第2期44-50,96,共8页叶超 吴佩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42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21QKT001)。
作为西方地理学的重要流派,人文主义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相对乏力,在中国相关研究则更为迟滞。缺乏人文主义也使现实世界陷入多重危机。2022年,人文主义地理学奠基者段义孚的逝世使我们思考其思想遗产的问题,在中国如何发扬和实...
关键词:人文主义地理学 经验 地理学思想 段义孚 
“自由共和国”的公民启蒙——斯宾诺莎与人文主义被引量:1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年第6期70-80,共11页贺晴川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2022M7104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对斯宾诺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形而上学理论,但通过文本细读和思想史研究,可以发现斯宾诺莎对于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传统的诸多继承与革新:第一,斯宾诺莎延续了人文主义对于“美德对抗机运”的讨论,在理性和激情的自然主义哲学...
关键词:斯宾诺莎 启蒙 人文主义 美德 怀疑主义 
唐君毅以“感通”释“仁”的心学意蕴被引量:1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20-26,共7页张倩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19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项目编号:[2019]111);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现代新儒学转化传统心学的反思”(项目编号:XYMS202108)。
以心性之学为基础,说明中国人文传统的独特性,是唐君毅哲学的一个重要向度。为说明心性之学的统贯意义,唐君毅把传统心学与孔子“仁”论密切结合起来,用“感通”来说明“仁”,证成心性传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贯性。同时,唐君毅立足心...
关键词:感通   伦理的人文主义 
后人文主义身份想象与媒介技术的文学表征被引量: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66-173,共8页姚富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兰州城市审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jbkyzy002)。
对人与技术关系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式的文学描绘,是基于一种传统上的技术二分法,即技术工具论与技术决定论,它们表面上是一种明显对立,但实质上却体现了一种技术辩证法。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要代表的思想家所勾勒的启蒙辩证法框架内,...
关键词:后人类 技术辩证法 技术自我创生 后人文主义身份 文学表征 
梁实秋与唯美主义
《中国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145-151,共7页朱彤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7YJ080121)的阶段性成果;。
唯美主义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梁实秋早期接受了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将艺术的形式美放在首要位置,认为美是艺术创作应该遵循的最高原则。在梁实秋从浪漫转向古典的过程中,唯美主义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梁实秋...
关键词:唯美主义 王尔德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新人文主义 
文化技术理论: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身体、物质与符号被引量:1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76-90,158,共16页刘永强 吴宏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研创新项目“文化技术理论研究”(S20210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语文学的文化学研究”(17BWW074)。
文化的生成离不开技术性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技术研究,将技术维度引入文化研究视野,凸显文化的具身性、物质性与操作性。文化技术不仅涉及对符号的运用,更涵盖了身体技术与器具技术。符号、身体与物质之间的交织...
关键词:文化技术 后人文主义 物质文化 文化的技术性 德国媒介理论 
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被引量:16
《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111-118,共8页王丹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重大课题“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VDA200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与人性培养研究”(2018QD017)。
利用人工智能变革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如何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转型的社会需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新文科"建设作为发挥新时代价值引领作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文科 新人文主义 创新 综合素养 通识教育 
走向人伦主义的关系本体论——媒介深度融合进程中“媒介人”的人文主义思考被引量:9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李智 
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世界主义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CUC2019A007];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项目“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LTS180608]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行将迈入一个媒介深度融合时代。媒介深度融合所融合的不只是各种媒介形态,还有使用各种媒介形态并与之共处的人。人与媒介在互构中相互趋近、互为彼此,合二为一而成为"媒介人"。人类...
关键词:媒介融合 自然人 媒介人 关系本体论 新人文主义 人伦主义 
机器技术哲学的第三条进路探析——兼论马克思与芒福德的机器技术哲学被引量:3
《科学.经济.社会》2020年第1期6-12,共7页孙恩慧 王伯鲁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技术生态的演化问题研究”(项目号:20XNH140)
对机器技术的哲学反思除工程学与人文主义传统外,存在第三条分析进路,即工程学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这条进路在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根据地反思技术过程,在特定的语境下审度现实中技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与芒福德作为这一分...
关键词:机器技术 工程学 人文主义 马克思 芒福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