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莱修

作品数:53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永毅刘小枫肖卜文冯伟房良钧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优雅》《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哲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重空间的对话——贝艾特·福瑞歌剧《紫色的雪》创作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50-164,共15页刘思齐 
贝艾特·福瑞(Beat Furrer,1954-)是奥地利当代著名作曲家,其创作取得了瞩目成就,歌剧《法玛》(Fama)2006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4年获“奥地利国家大奖”,2018年获“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大奖”,2019年他的第八部歌剧《紫...
关键词:贝艾特·福瑞 《紫色的雪》 三重空间 哀伤的七个阶段 彼得·勃鲁盖尔 《雪中猎人》 卢克莱修 《物性论》 
马基雅维利的原子论政治哲学被引量:1
《世界哲学》2024年第3期50-61,160,共13页李永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项目编号:18ZDA288)的阶段性成果。
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位受到《物性论》深度影响的重量级思想家。卢克莱修的原子论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提供了基本阐释框架,其底层的唯物主义逻辑与古典共和主义的形而上超验价值迥然不同,自由意志(自主决断和自主行为)、必然(世界恒定...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 卢克莱修 唯物主义 原子论 伊壁鸠鲁 
《物性论》与德国早期唯物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152-152,共1页李永毅 
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以伊壁鸠鲁哲学为基础,宣扬了一套系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17世纪后半期,德意志诸邦在《物性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机械论倾向,其代表人物是斯托施和狄奥多·劳,他们的主要思想资源是...
关键词:唯物主义世界观 斯宾诺莎 卢克莱修 原子论 自然哲学 泛神论 德意志 霍布斯 
《物性论》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23年第1期47-69,共23页李永毅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18ZDA288)成果。
人文主义者波焦在1417年重新发现古罗马史诗《物性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大事件。此前的一个世纪,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对卢克莱修可能只有二手的了解,15世纪的意大利作家却有机会研读这部作品,并与其中的伊壁鸠鲁思想展开对话。人...
关键词:卢克莱修 《物性论》 伊壁鸠鲁 意大利 文艺复兴 文学 影响研究 
一个人文主义者眼中现代性的诞生——格林布拉特《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述评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23年第1期209-218,共10页肖馨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古罗马修辞学对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之影响研究”(21CWW019)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21CDJSKZX04)的资助。
在其获誉无数的畅销书《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中,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落与寻回的故事: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长诗《物性论》的抄本在消失千年后,如何于15世纪初被人文主义者波焦重新发现?其蕴含的原子论等思想如何...
关键词: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大转向》 现代性 卢克莱修 人文主义 
《物性论》与德国早期唯物主义的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李永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古罗马长诗《物性论》与西方思想史研究”(16AWW002)阶段性成果。
《物性论》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转型,在德国早期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影响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并和后者一起成为德国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武器。德国唯物主义者通过将上帝物质化、将灵魂物质化,摧...
关键词:卢克莱修 唯物主义 斯宾诺莎 普鲁士自由思想者 无神论 
《物性论》与蒙田的自然主义怀疑论
《外国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151-178,共28页李永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18ZDA288)的阶段性成果。
蒙田是最早深入研读卢克莱修的欧洲近代思想家之一,《物性论》最吸引他的是自然主义研究方法。与伊壁鸠鲁派不同,蒙田的自然主义不是用于物理世界,而是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的前提极为简约,让他得以借用此模型开创了一套...
关键词:卢克莱修 蒙田 伊壁鸠鲁 思想史 
不确定的时间
《美文(上半月)》2022年第5期57-62,共6页刘鹏 
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好时光即将消逝,消逝后再不回来。我要说的正是时间,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虽已活到不惑之年,经历了不多不少的沧桑,然而我依旧是幼稚鬼,我眼里看到的时间,正如幼儿眼里看到的沙子。细软、滑腻...
关键词:卢克莱修 古罗马 不确定性 沙子 消逝 
古罗马美育思想拾遗——以卢克莱修、西塞罗、朗吉努斯为例
《山东艺术》2022年第2期28-35,共8页孟令军 
古罗马的美育思想虽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过其中蕴含的美育因子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特别是除了普罗提诺和贺拉斯之外的其他古罗马思想家,在他们的论述中包含着审美教育的主题,这些仍值得我们发掘整理。卢克莱修在发扬伊壁鸠鲁原...
关键词:美育 古罗马 “物性” 世俗性 超越性 
波提切利的《春》 神话、现实与大历史
《科学文化评论》2021年第6期121-125,F0002,F0003,共7页梦隐 
1480年前后,文艺复兴时代的大画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图1),为美第奇家族绘制了一件巨幅(314×203 cm)木板蛋彩画,题名为《春》(Primavera)(封二图A)。作品取材希腊-罗马神话,从中不难找到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
关键词:波提切利 文艺复兴时代 《春》 卢克莱修 美第奇家族 蛋彩画 罗马神话 奥维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