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画

作品数:83被引量:7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宋坚卢善庆崔炜侯娇姣陶文鹏更多>>
相关机构:钦州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景山水”和临江的城市——近世芜湖江滨的文学和视觉再现
《美术大观》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唐克扬 
本文通过芜湖江滨的案例讨论了文学和视觉再现中“真实感”的来源。这种“真实感”既非纯客观中对“误差”的计较,也不仅是文人遣兴妙笔生花所致。对比若干种描写芜湖江滨的文学和绘画作品,我们看到大江之畔的自然地理形式对于环境认知...
关键词:“实景山水” 《太平山水诗画》 水滨景观 城市意象 
和顺古镇 如诗如画
《求是》2024年第20期74-75,共2页梁佩韵 
走进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只见近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远处清溪绕村、水禽翻飞,一派山水诗画风光。和顺古镇为明洪武年间军屯成边而建,是古代川、滇和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称为“河顺”,后取...
关键词:粉墙黛瓦 丝绸之路 如诗如画 山水诗画 腾冲市 
山水诗画里的精神品格
《河南电力》2024年第8期70-71,共2页李建国(文/图)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济源,感于高山巍峨、水波辽阔,于是在玄宗胞妹玉真公主学道之所王屋山阳台宫,写下流传千古的《上阳台帖》,并留下“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
关键词:王屋山 济水 精神品格 唐天宝 流传千古 传世佳作 济源 阳台宫 
宣城,品不尽的山水诗画
《小康》2024年第14期84-84,共1页曲雪松 
宣城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藏于其中的人文胜景,如一幅唯美画卷铺陈开来,读之不绝,品之无尽。我还记得人生第一次看到“桃花潭”三个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那时跟着老师念这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朗上口,意思也浅...
关键词:浅显易懂 汪伦 宣城 唯美 山水诗画 铺陈 深情 语文课堂 
乡村振兴视域下园林景观设计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年第3期78-78,共1页程双红 
我国园林景观作为建筑美学的物质载体,堪称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中国园林的精心构景与匠心建筑,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共存”的自然哲学观。从众多山水诗画经典之作中,我们不难窥见古代园林的倩影,其精巧的景观构造无不凝聚着古...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建筑美学 古代园林 园林艺术 古代知识分子 山水诗画 景观构造 乡村振兴 
听民声促民生,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切可感
《海峡通讯》2023年第12期56-57,共2页刘玉其 
初冬时节,“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八闽采访活动走进莆田、宁德等地,目之所及皆青绿,一派生机盎然。山水诗画般的生态之城背后是民声反映渠道的畅通,以及各级人大与人大代表的积极作为和有力推动。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
关键词:反映渠道 民声 山水诗画 民主 民生 全过程 人大代表 
为何西方城市设计无法完整展示中国城市美学——山水诗画视角下的三个问题分析被引量:5
《城市规划》2023年第4期79-85,共7页陶涛 刘泉 
从规划设计实践经验来看,发端于欧美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过程中,却无法完整地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特征。在中国城市营造的传统方法中,士人的山水诗画文化和审美传统对中国...
关键词:城市设计 城市美学 城市风貌 山水城市 诗画 士人 
山水诗画与自然崇尚——从《东庄图》册看沈周的市隐被引量:1
《荣宝斋》2022年第9期66-77,共12页张瞳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文人画传统中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标榜,情感内蕴的变化、市隐情绪的滋长,使以画寄情的文人画创作得到迅速的发展。以沈周为代表的“吴派”画家,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了新的阶段。明代文人画家敏感于仕...
关键词:文人画 沈周《东庄图》册 山水画 市隐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诗画时空观浅析被引量:3
《园林》2022年第4期88-93,共6页王思又 高伟 
由中国传统山水诗画艺术中窥见山水、城、人三者关系的演变史——中国古人从求生存到追求诗意的栖居,逐渐形成了“时空一体,物我交融”“循环往复,大小相与”的传统时空观,其中蕴含了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与西方风景...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诗画 时空观 山水意境 
基于山水诗画营造技法的乡村景观重构探索
《山西建筑》2022年第4期45-48,共4页李易燃 卢丹梅 
中国山水诗画源于自然,发于乡土,与中国乡村景观存在紧密的耦合性。以广东省河源市上坪镇中村村为实践地,提出三大设计思维的转变,并通过运用山水画营造技法指导中村村景观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桃源文化村,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与...
关键词:中国山水诗画 营造技法 乡村景观空间重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