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概念

作品数:189被引量:41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虎学卞绍斌赵庆云都荣胜王晓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化与再政治化:论马克思国家-市民社会理论批判的政治哲学革命意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李育书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市民社会理论过程中,马克思发现了政治国家的经济本质以及市民社会的政治特性,这推动了他与黑格尔及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决裂,从而引发了政治哲学革命。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革命主要体现在颠覆了传统对待政治共同体的态...
关键词:市民社会 政治共同体 政治哲学革命 哲学革命 实践 
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存在论境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胡立刚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路径研究”(2017Z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近代西方哲学中,无论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还是费尔巴哈的“类”概念,都是具有形式普遍性的抽象社会,两者都是范畴论的存在论规定。也就是说,都是在理性形而上学的原则下讨论社会问题。马克思经哲学革命后所开启的生存论境域,...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 存在论 
从哲学上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新华文摘》2024年第15期38-40,共3页王海锋 乔新越 
“社会”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基石。在新时代夯实“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学理基础,我们需要在思想史和现实境遇的双重维度中,探寻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理基础 现实境遇 双重维度 时代化 基础性概念 中国化 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者再辨析——以陈独秀、李大钊对“社会”概念的使用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刘霞 
对于1920年11月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一文件的起草者,学界众说纷纭,现有研究一般认为文件起草者应非陈独秀。不过,从陈独秀、李大钊对“社会”概念的使用来看,陈独秀不仅很早便将革命的目标确定为建立一个“新社会”,在一般语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宣言》 陈独秀 李大钊 社会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新生活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及其对现代性的批判和重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66-73,332,共9页冷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及其新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CSQ23007);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张岱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9Q179)。
在深入理解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概念,这一概念包含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思考。立足于社会这一存在论范畴,马克思展开了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指明了要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来把握社会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深入资本主...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概念 现代性批判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双重维度被引量:1
《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5期25-34,共10页李灵婕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研究”(项目号:20BZX019)的阶段性成果。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概念的阐释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其重要性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性存在”这一存在论革命的论述中。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传统的解释遵循两条阐释路径:第一条路径以“关系”...
关键词:社会 自然 异化批判 拜物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5期77-83,共7页孟庆宇 
根据1842—1843年的传世史料看来,后来以经济学闻名的马克思,起初并不重视《法哲学原理》中的经济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市民社会概念,既有别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也不同于马克思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恩格斯等人合...
关键词:黑格尔 马克思 市民社会 国家 真正的民主制 
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元议题”:何谓“社会”?——中国式国家治理研究中“社会”概念的多维性
《社会学文摘》2023年第3期107-109,共3页武廷会 赵守飞 
在中国式国家治理的所有研究议题中,“国家与社会之关系”无疑是一个“元议题”。在国家与社会之关系这个“元议题”内部,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基础性的问题,即国家与社会的概念问题。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社会”?在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 达成共识 研究议题 多维性 基本认同 中国式 概念的理解 多个维度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社会”概念
《哲学进展》2023年第8期1691-1695,共5页何钿铭 
青年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反复使用“社会”一词,并对“社会”的内涵进行了揭示,将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其中。这一时期,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界定,摆脱了拜物教的存在,体现出了认同自然的本质统一,已...
关键词:社会 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改造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4期43-47,52,共6页俞正来 
2023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资本论》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立项编号:ND23110)。
黑格尔“市民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概念源于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学者对当时社会经济现实的概括,与古代、中世纪或近代契约论者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不同,它属于近代特有的、经济意义上的、作为经济社会的“市民社会...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 市民社会 改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