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遇

作品数:104被引量:2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燕凯郝文杰武羽竞江涛冯文开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广西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译诗如作画:以石涛画论看汉诗英译
《外国语文研究》2025年第1期72-83,共12页贾玉嘉 
本文在当代汉诗英译实践和研究背景下,以石涛画论为基础,以王维《竹里馆》及斯奈德的译诗为例,对汉诗英译的总体、主体、客体、方法、程序、标准和效果予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用石涛画论演化而成的“一画”法看汉诗英译,它就是译者“我”...
关键词:汉诗英译 石涛画论 一画 神遇 迹化 
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工会信息》2024年第18期F0003-F0003,共1页吴为山 
神遇三星堆 对话古蜀文明——兼议龚光万彩墨系列的现代性与水墨画创新思路
《现代艺术》2024年第7期43-45,共3页朱炜 
世界幻入兜罗绵,恍见洪荒万万古。画家龚光万先生的彩墨系列作品,构图是那么的奇妙,着色苍黄,花纹生动。神秘面具下的三星堆,隐藏着无尽的秘密。这片古老土地处处充满了未知和奇幻,似乎每一幅彩墨画作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画中面具仿佛在...
关键词:古蜀文明 三星堆 古蜀国 创新思路 彩墨 面具 水墨画 系列作品 
间性与整全:《庄子》现象学解读的一个尝试被引量:1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年第2期280-295,共16页柯小刚 
《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诚然是分析的动作(使牛身结构分崩离析),但这分析的寓言所要说明的,恰恰是整全。庖丁对于牛或物((1))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看“无非牛者”,继而“未尝见全牛”,最后“以神遇不以目视”乃得之。故庖丁“...
关键词:《庄子》 养生主 庖丁解牛 神遇 整全 现象学解读 
对万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小康》2023年第27期71-71,共1页孙思 
赵丽宏擅于在常人往往视而不见的地方,发现美,发现善。他的文字充满着对世间有情万物的接纳、善意与慈悲。对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他都抱以虔诚之心、仁爱之心,并上升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生活中他对人对事,亦是如此。...
关键词:赵丽宏 仁爱之心 微量元素 目视 万物 力量 
李之仪“神遇”书学思想探微
《东方娱乐周刊》2023年第6期97-99,共3页黄金英 曹文娟 
李之仪在书坛领域积极参与书法实践,为书艺著书立论。通过探寻李之仪家族人物之历史及书学取法渊源,在了解李之仪书学思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炼出李之仪以“神遇”为创作理念的书学思想。从李之仪的书艺创作理念着手,分析他对学识...
关键词:神遇 李之仪 书学思想 
圣哲神遇面春风
《中国政协》2023年第6期92-94,共3页吴为山 
雅典,希腊的首都,位于巴尔干半岛最南端,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从容与淡定。今天,在希腊爱琴海的阳光下,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苏格拉底与孔子形神相遇,两尊沉甸甸的青铜雕像分立西东,面向彼此,向世人讲...
关键词:东西方文明 思想火花 爱琴海 苏格拉底 超越时空 雅典 希腊 
神遇意合——读徐累《兴会》系列绘画作品
《美术》2022年第8期146-147,共2页王卫星 
徐累《兴会》系列将李公麟与乔托、李成与弗里德里希、赵孟頫与博斯、黄公望与达·芬奇等中外大家代表性作品及风格特征,进行了视觉要素的提取与重组,形成了两种经典范式的并置同构。这些新作与徐累的其他绘画、装置和文献,汇集了徐累...
关键词:达·芬奇 黄公望 绘画作品 徐累 乔托 赵孟頫 课堂作业 李公麟 
与自然神遇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2022年第7期110-111,共2页郭宗忠 
楼前的香椿树上,不时有一只灰喜鹊飞落在斑鸠留下的巢边,然后又匆忙飞离。也许在寒冷的冬天,灰喜鹊想找个现成的鸟巢来越冬,但观察这个斑鸠巢很久,最后还是放弃了。斑鸠孵完幼鸟飞走后,鸟巢也就荒废了。鸟巢小,不能作为一个家遮风挡雨,...
关键词:遮风挡雨 香椿树 鸟巢 
论石涛《画语录》之“神遇而迹化”
《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62-63,共2页王心怡 
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神遇而迹化",揭示了中国绘画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该文以"神遇而迹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神遇"和"迹化"阐述山水画创作的规律,揭示山水画写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神遇 迹化 石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